小指肌腱断裂包括屈肌腱和伸肌腱断裂,常见病因有外伤(锐器伤、钝性外伤)和慢性劳损,临床表现有疼痛、活动障碍、肿胀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超声、MRI),治疗分非手术(轻度损伤固定)和手术(严重损伤修复,术后康复循序渐进)。
一、定义与解剖基础
小指肌腱断裂是指小指部位的肌腱组织发生连续性中断的情况。小指的肌腱包括屈肌腱和伸肌腱等,屈肌腱主要负责小指的屈曲动作,伸肌腱则参与小指的伸展动作。从解剖结构上看,小指的肌腱附着于相应的骨骼上,通过肌肉的收缩来实现手指的运动功能。
二、常见病因
1.外伤因素
锐器伤:日常生活中被刀、玻璃等锐器切割,是导致小指肌腱断裂的常见原因。例如在手部劳作时,不慎被工具划伤,锐器直接切断肌腱。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年轻人在从事一些具有潜在危险的工作或活动时更易遭遇,如建筑工人、机械操作工人等;儿童则可能因玩耍时接触到危险物品而受伤。
钝性外伤:暴力挤压、撞击等钝性外力作用也可引起小指肌腱断裂。比如运动时受到外力撞击手指,像篮球运动中手指被他人肘部碰撞;老年人由于骨质相对疏松,肌肉力量减弱,轻微的外力也可能导致肌腱断裂,如摔倒时手部撑地导致小指肌腱受损。
2.慢性劳损:长期重复性的手部动作,如频繁的手指屈伸活动,可使小指肌腱发生慢性损伤,逐渐出现断裂。例如钢琴演奏者、吉他手等需要频繁使用手指的职业人群,由于小指长期处于过度使用状态,肌腱磨损加重,容易发生肌腱断裂;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肌腱本身的弹性和修复能力下降,若有长期重复性手部劳作,也易引发慢性劳损性肌腱断裂。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疼痛:受伤部位会出现明显疼痛,疼痛程度因损伤程度而异,锐器伤导致的肌腱断裂通常疼痛较为剧烈,而慢性劳损引起的肌腱断裂疼痛相对较隐匿,可能为酸痛、胀痛等。疼痛在手指活动时会加剧。
活动障碍:手指的正常活动功能受限,屈肌腱断裂时小指屈曲困难,伸肌腱断裂时小指伸展困难,严重者手指可能处于异常的屈曲或伸展畸形状态。例如屈肌腱断裂时,小指无法正常弯曲去触摸手掌;伸肌腱断裂时,小指不能伸直,呈下垂状态。
肿胀:受伤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一般在受伤后较短时间内出现,肿胀程度与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严重的肌腱断裂可能伴有明显的皮下淤血。
2.体征
畸形:可观察到小指的异常畸形,如屈肌腱断裂时可能出现小指屈曲畸形,伸肌腱断裂时可能出现小指伸直畸形。
触诊异常:在受伤的肌腱部位进行触诊时,可感觉到肌腱的连续性中断,有明显的凹陷或空虚感。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详细的手部体格检查,观察手指的外观、活动情况,进行屈伸等动作的测试,初步判断肌腱是否断裂以及断裂的部位和程度。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肌腱的结构,能够发现肌腱是否断裂以及断裂的具体情况,如断裂的部位、肌腱断端的状态等,对于诊断小指肌腱断裂具有重要价值,尤其适合于一些早期损伤的诊断,且具有无辐射、可重复性好等优点。不同年龄人群均可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能够更全面、详细地显示手部肌腱、软组织等结构,对于肌腱断裂的诊断准确性较高,还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周围组织的损伤情况。但MRI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对于一些配合度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检查顺利进行,如儿童可能需要在镇静状态下进行检查。
五、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轻度肌腱损伤:对于一些断裂程度较轻,不影响手指基本功能的小指肌腱断裂,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手指,将小指固定在相对稳定的位置,保持3-4周左右,让肌腱有机会自行修复。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手指的血运、感觉等情况,定期复查。儿童在固定时要选择合适大小的支具,避免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同时要加强对儿童的护理,防止儿童自行拆除固定装置。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对于肌腱断裂较严重,影响手指功能的情况,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修复断裂的肌腱,恢复肌腱的连续性和手指的正常功能。手术一般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将断裂的肌腱精确缝合。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操作需要根据其生理特点进行调整,儿童的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避免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组织。
术后康复:手术后需要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以促进肌腱的愈合和手指功能的恢复。康复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早期进行手指的被动活动,防止肌腱粘连,后期逐渐进行主动活动训练,提高手指的力量和灵活性。不同年龄患者的康复训练计划要有所不同,儿童的康复训练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和耐心引导,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恢复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和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