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肌腱炎可通过休息与制动、冷敷与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锻炼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来处理。休息制动让肌腱充分休息;急性期冷敷、亚急性期或慢性期热敷;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治疗;行超声波、激光等物理治疗;急性期后早期及中期进行康复锻炼;儿童、老人、女性及有基础病史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休息与制动
1.原因:让手指肌腱得到充分休息是缓解肌腱炎的基础。过度使用手指会加重肌腱的损伤和炎症。例如,长时间打字、弹琴等手部频繁活动的行为会使肌腱炎症状加重。
2.措施:避免手指进行过度劳累的活动,如减少长时间握持手机、避免持续进行精细手工劳作等。必要时可以使用夹板等固定装置将手指固定,限制其活动,促进肌腱炎症的消退。
二、冷敷与热敷
1.冷敷
原因:在肌腱炎急性期(通常是发病后的48-72小时内),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充血,减轻肿胀和疼痛。研究表明,冷敷能够降低局部组织的代谢率,从而缓解炎症反应。
措施: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手指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可在冰袋与皮肤之间隔一层薄布。
2.热敷
原因:在肌腱炎的亚急性期或慢性期,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产物的吸收,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
措施:可以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热敷,温度以感觉温热舒适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
三、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作用: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例如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以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肌腱的炎症和疼痛。
适用情况:对于疼痛和炎症较为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但需注意不同人群的差异,如老年人可能存在胃肠道等方面的风险,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
2.外用药物
作用:一些外用的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可通过皮肤渗透起到局部抗炎止痛的作用,相对口服药物来说,全身副作用可能较小。
措施:按照药物说明书将外用药物涂抹在手指肌腱炎患处,轻轻按摩至药物吸收。
四、物理治疗
1.超声波治疗
作用:超声波治疗可以促进组织的修复,减轻炎症。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肌腱损伤的修复。
措施:在专业医疗机构中,由医生操作进行超声波治疗,一般每次治疗时间根据病情而定,通常在10-15分钟左右,疗程需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而定。
2.激光治疗
作用:低强度激光治疗可以刺激细胞的活性,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
措施:同样在专业医疗场所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手指肌腱炎的具体情况设定合适的激光参数进行治疗。
五、康复锻炼
1.早期康复锻炼(急性期过后)
原因:适当的康复锻炼可以防止肌腱粘连,维持手指的活动度。但早期锻炼需在疼痛可耐受的范围内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加重损伤。
措施:进行简单的手指屈伸活动,如缓慢地将手指伸直、弯曲,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也可以进行手指的抓握放松练习,如抓握橡胶球然后放松,每次抓握保持3-5秒,重复10-15次。
2.中期康复锻炼
原因:随着炎症的减轻,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难度,进一步增强手指肌腱的力量和灵活性。
措施:可以进行手指的抗阻锻炼,如使用弹力带进行手指的拉伸和收缩练习。将弹力带一端固定,手指握住弹力带另一端进行屈伸动作,每次对抗弹力带的阻力进行10-15次,每天3-4组。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注意事项:儿童手指肌腱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应更加谨慎处理。避免使用可能有较大副作用的口服药物,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休息、简单的冷敷等。康复锻炼要在家长的监督下进行,且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锻炼造成损伤。
2.老年人
注意事项:老年人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药物使用上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胃肠道等器官的影响。康复锻炼要更加缓慢、温和,避免因锻炼强度过大导致跌倒等其他意外情况。同时,要密切关注康复过程中手指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女性
注意事项:女性可能因特殊的生活方式,如经常美甲、使用不合适的手部姿势等导致肌腱炎。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因美甲等行为再次刺激手指肌腱,同时康复锻炼要结合自身手部特点,以舒适为度。
4.有基础病史人群
糖尿病患者:手指肌腱炎时要更加注意局部皮肤的情况,因为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环和神经感觉可能存在异常,在冷敷、热敷及康复锻炼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手指皮肤状况,防止出现冻伤、烫伤或因锻炼不当导致皮肤损伤难以愈合等情况。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本身存在关节的炎症等问题,手指肌腱炎的治疗要综合考虑,在使用药物等治疗时要注意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的相互影响,康复锻炼要在风湿免疫科医生和康复医生的共同评估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