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可能由牙龈本身问题(牙龈炎、牙周炎)、刷牙方式不当(用力过猛、牙刷选择不合适)、全身性疾病影响(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及其他因素(食物嵌塞、药物副作用)导致,不同情况有不同成因及人群差异,如牙龈炎因牙菌斑等刺激引发且不同人群患病风险不同,刷牙用力过猛年轻人易出现而老年人因手部问题也可能出现,血液系统疾病各年龄段可发生但儿童和老年人需警惕,妊娠期女性因激素变化易牙龈出血等。
一、牙龈本身的问题
1.牙龈炎
成因: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长期存在,会引发牙龈的炎症反应。牙菌斑是不断沉积在牙齿表面的细菌群体,牙结石则是牙菌斑矿化形成的坚硬物质,它们持续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脆弱,刷牙时容易出血。例如,研究表明,约75%-80%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龈炎,而刷牙不当或口腔卫生不佳是常见的诱发因素。
人群差异: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人群患病风险不同。儿童若口腔卫生习惯不良,也可能患牙龈炎;成年人中,长期吸烟、熬夜、饮食不均衡的人群,由于自身抵抗力和口腔自洁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发生牙龈炎。
2.牙周炎
成因:牙周炎是牙龈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除了局部刺激因素外,还与机体的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牙周组织遭到破坏,牙龈会出现萎缩、深牙周袋形成等情况,刷牙时不仅可能出血,还可能伴有牙齿松动等症状。有研究显示,牙周炎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3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明显增加。
人群差异:老年人由于牙龈退缩、牙齿磨损等原因,更容易患牙周炎;吸烟者患牙周炎的风险比非吸烟者高2-3倍,因为吸烟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
二、刷牙方式不当
1.用力过猛
成因:刷牙时过度用力会使牙龈受到机械性损伤,导致出血。有些人刷牙时像在用力scrub牙齿,这种不恰当的用力方式会破坏牙龈的正常结构。比如,正常刷牙压力应在20-25克左右,如果用力超过50克,就容易造成牙龈出血。
人群差异:年轻人可能因为刷牙比较急躁、缺乏正确刷牙方法的知识,更容易出现用力过猛的情况;而老年人由于手部力量、协调能力下降,也可能在刷牙时不自觉用力过大。
2.牙刷选择不合适
成因:使用过硬的牙刷会对牙龈造成磨损,导致出血。此外,牙刷刷毛的设计不合理,如刷毛太粗、排列不整齐等,也会在刷牙过程中刺激牙龈。例如,硬毛牙刷的刷毛直径通常大于0.2毫米,而合适的牙刷刷毛直径应在0.1-0.15毫米之间。
人群差异:儿童应选择软毛、刷头较小的儿童专用牙刷,若使用成人硬毛牙刷,更容易损伤牙龈;老年人如果牙齿敏感或有牙周问题,应选择专门针对敏感牙齿或牙周护理的牙刷。
三、全身性疾病的影响
1.血液系统疾病
成因: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刷牙时容易出血。再如白血病,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抑制了正常造血功能,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还可能影响血管壁的功能,从而引起牙龈出血。据统计,约有60%的白血病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牙龈出血症状。
人群差异:血液系统疾病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儿童和老年人相对更需警惕。儿童患白血病等血液疾病可能伴有发热、贫血、皮肤瘀斑等其他症状;老年人若本身有基础疾病,出现牙龈出血时需排查是否为血液系统疾病引起。
2.内分泌紊乱
成因: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牙龈出血,即妊娠期牙龈炎。另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细菌容易滋生,也会导致牙龈炎症加重,出现刷牙出血的情况。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牙龈炎的患病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
人群差异:妊娠期女性是特殊人群,孕期激素变化是主要诱因;糖尿病患者中,血糖长期控制不良的人群更易出现牙龈出血问题,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发生口腔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四、其他因素
1.食物嵌塞
成因:牙缝中的食物残渣未及时清理,会引起牙龈乳头的炎症,导致刷牙出血。例如,牙齿排列不整齐、有龋齿等情况容易造成食物嵌塞。当食物嵌塞时,局部细菌滋生,刺激牙龈,使其红肿、易出血。
人群差异:牙齿排列不整齐的人群,如存在牙列拥挤、牙齿错位等情况,更容易发生食物嵌塞;老年人由于牙齿磨损、牙龈萎缩等原因,也较易出现食物嵌塞现象。
2.药物副作用
成因: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牙龈增生、出血等不良反应。比如,长期服用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等,可能引起牙龈纤维增生,使牙龈变得肥厚、易出血。有研究报道,服用苯妥英钠的患者中约有20%-50%会出现牙龈增生。
人群差异:需要长期服用相关药物的人群,如癫痫患者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器官移植患者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要密切关注药物对口腔的副作用,在用药过程中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检查口腔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