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疼发热的原因多样,包括感染性因素(如细菌性的化脓性关节炎、软组织感染蔓延及病毒性的病毒性关节炎)、非感染性因素(痛风性关节炎、创伤性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以及其他因素(代谢性的血色病性关节炎、肿瘤性的膝关节原发性肿瘤和转移瘤等)。感染性因素中细菌或病毒可通过不同途径引发膝关节炎症;非感染性因素里痛风、创伤、自身免疫等可致膝关节出现相应炎症表现;其他因素中代谢或肿瘤问题也会造成膝盖疼发热。
一、感染性因素
(一)细菌性感染
1.化脓性关节炎
发病机制:细菌感染关节腔是主要原因,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儿童可能因皮肤黏膜破损后细菌入侵,成人则可能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通过血行传播至膝关节。例如,皮肤疖肿、肺炎等感染后,细菌可随血液循环到达膝关节,引起关节内的化脓性炎症反应。
年龄与性别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儿童相对更易发生血源性感染导致化脓性关节炎。男性在体力劳动或运动损伤后更易因外伤继发细菌感染引发该疾病。
临床表现:除了膝盖疼发热外,还会有关节明显肿胀、活动受限,关节穿刺可抽出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C-反应蛋白(CRP)、血沉明显增快。
2.软组织感染蔓延:如膝关节周围的蜂窝织炎等软组织感染,炎症可蔓延至关节周围,引起膝关节的疼痛和发热。例如,皮肤擦伤后感染未得到及时控制,细菌向深部组织蔓延,累及膝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而影响到关节,出现膝盖疼发热的表现。
(二)病毒性感染
1.病毒性关节炎:某些病毒感染可累及膝关节引起炎症反应。例如,风疹病毒、乙肝病毒等感染后,可能引发免疫介导的膝关节炎症。风疹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可能导致关节出现疼痛、发热等症状,一般发热程度相对较轻,但关节症状可持续一段时间。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痛风性关节炎
1.发病机制:体内尿酸代谢紊乱,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膝关节滑膜等部位,引发炎症反应。当尿酸盐结晶刺激膝关节组织时,会导致局部的炎症细胞浸润,释放炎症介质,引起膝盖疼发热。
2.年龄与性别影响: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绝经后女性也可发病。男性由于嘌呤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等因素,更易出现尿酸代谢异常。随着年龄增长,尿酸排泄功能下降,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风险增加。
3.临床表现:膝盖突然出现剧烈疼痛、发热,疼痛往往在夜间发作,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可伴有关节红肿,疼痛部位皮肤温度升高。血尿酸检测可发现血尿酸水平升高,关节液中可找到尿酸盐结晶。
(二)创伤性因素
1.急性创伤:如膝关节的骨折、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等。急性创伤后,膝关节局部组织受损,出现炎症反应,导致膝盖疼发热。例如,膝关节骨折后,骨折端刺激周围组织,引起出血、水肿,局部炎症介质释放,出现疼痛、发热症状。
2.慢性劳损:长期过度使用膝关节,如运动员长期跑步、跳跃等,可导致膝关节软骨磨损、滑膜慢性炎症等。例如,长跑运动员的膝关节慢性劳损,可引起滑膜的慢性炎症,表现为膝盖反复疼痛、轻度发热,活动后症状加重。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
1.类风湿关节炎
发病机制:自身免疫反应攻击膝关节的滑膜组织,导致滑膜炎症、增生,进而侵蚀关节软骨和骨组织。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共同参与发病。
年龄与性别影响:多见于30-50岁女性,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遗传易感性在女性中可能更容易被触发,雌激素等因素也可能参与发病过程。
临床表现:膝关节表现为对称性的疼痛、肿胀、发热,早晨起床时可出现关节僵硬,活动后可缓解,但随着病情进展,关节功能会逐渐受限。实验室检查可见类风湿因子阳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CRP、血沉增快。
2.反应性关节炎:通常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如肠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等。感染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累及膝关节出现炎症。例如,志贺菌、沙门菌等感染后,可引发反应性关节炎,导致膝盖疼发热,同时可能伴有尿道炎、结膜炎等表现。
三、其他因素
(一)代谢性因素
1.血色病性关节炎:由于铁代谢紊乱,体内铁沉积过多,沉积在膝关节软骨、滑膜等组织中,引起炎症反应。多见于有血色病家族史且长期大量输血的患者,铁沉积在膝关节导致膝盖疼发热,同时可能伴有皮肤色素沉着、肝脏等多器官受损表现。
(二)肿瘤性因素
1.膝关节原发性肿瘤:如骨肉瘤等,肿瘤组织生长迅速,破坏膝关节正常组织,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出现膝盖疼发热。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膝关节是常见发病部位之一,除疼痛、发热外,还可触及肿块,关节功能明显受限。
2.膝关节转移瘤: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膝关节,如肺癌、乳腺癌等转移至膝关节,肿瘤细胞在膝关节内生长,刺激周围组织,导致膝盖疼发热,同时可伴有原发肿瘤的相关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