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伴有心跳快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有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其发病机制、表现及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各有不同;诊断与鉴别要点包括临床表现观察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等辅助检查;治疗相关要点有非手术治疗(部分小型先心病定期随访等)、手术治疗(达指征时手术纠正结构异常等)及特殊人群(婴儿期注意护理喂养、儿童期合理安排学习活动等)需综合考虑。
一、常见伴有心跳快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
(一)动脉导管未闭
1.发病机制及表现: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由于主动脉压力高于肺动脉,血液会持续从主动脉经未闭的动脉导管流向肺动脉,使肺循环血量增加,左心负荷加重。患儿可出现心跳快的症状,同时可能有乏力、劳累后心悸、呼吸急促等表现,婴儿期还可能有喂养困难、体重不增等情况。
2.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阶段表现有所差异,新生儿期可能症状不典型,随着年龄增长,心跳快等表现会逐渐明显,且儿童期活动量增加时,心跳快的情况可能更易被察觉。
(二)室间隔缺损
1.发病机制及表现:室间隔缺损时,左心室血液会通过缺损处流入右心室,增加右心室、肺循环、左心房和左心室的负荷。小型室间隔缺损可能症状较轻,大型室间隔缺损患儿多有生长发育迟缓,活动后心跳快、呼吸急促,易反复呼吸道感染等表现,婴儿期可能出现多汗、喂养困难,心跳快较明显。
2.性别差异影响: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性别患儿对生长发育、感染等情况的应对可能因生理差异有一定不同,不过对心跳快的表现影响不显著。
3.生活方式影响:若患儿活动量较大,会加重心脏负担,使心跳快更明显,所以需注意合理安排患儿活动量。
(三)房间隔缺损
1.发病机制及表现:房间隔缺损时,左心房血液分流至右心房,右心房、右心室血流量增加,导致右心负荷加重。患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跳快,小型房间隔缺损可能在儿童期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大型房间隔缺损患儿活动耐力差,活动后心跳快、气促,易患呼吸道感染。
2.年龄因素影响:新生儿及婴儿期由于肺血管阻力较高,分流可能不明显,随年龄增长,肺血管阻力下降,分流逐渐明显,心跳快等表现会逐渐突出。
(四)法洛四联症
1.发病机制及表现:法洛四联症包括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四种畸形,由于肺动脉狭窄,右心室排血受阻,右心室压力升高,部分血流通过室间隔缺损进入骑跨的主动脉,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患儿出现缺氧发作,表现为呼吸急促、心跳快,严重时可出现晕厥等,患儿还可有生长发育迟缓、口唇及甲床发绀等表现。
2.病史因素影响:有法洛四联症家族史的患儿患病风险相对较高,且在疾病过程中,若有缺氧发作病史,会使心跳快等表现更易出现且可能更严重,需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
二、诊断与鉴别要点
(一)临床表现观察
除了关注心跳快外,还需综合观察患儿有无发绀、生长发育情况、有无呼吸道感染频繁等表现,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伴随表现各有特点,可作为初步鉴别线索。
(二)辅助检查
1.心电图:可发现心跳快以及不同的心律失常等情况,不同先天性心脏病在心电图上可有相应特征性改变,如室间隔缺损可能有左心室或双心室肥厚的表现,法洛四联症可有右心室肥厚等改变。
2.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检查方法,能直接观察心脏结构的异常,明确缺损的部位、大小等情况,准确判断是否存在心跳快相关的心脏结构异常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3.胸部X线:可观察心脏大小、肺血管纹理等情况,动脉导管未闭时可能有肺血增多、左心房和左心室增大等表现,法洛四联症时可有心尖圆钝上翘,呈靴形心等表现。
三、治疗相关要点
(一)非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小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如部分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在患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有自然闭合的可能,需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在此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患儿过度劳累,预防呼吸道感染等,以减少对心脏功能的进一步影响,对于心跳快的情况,若不影响基本生命活动,可先进行观察,但需密切监测。
(二)手术治疗
当先天性心脏病达到手术指征时需进行手术治疗,如大型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等,手术可纠正心脏结构异常,改善血流动力学,从而缓解心跳快等症状。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如动脉导管未闭可选择动脉导管结扎术或介入封堵术等,手术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需综合考虑患儿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
(三)特殊人群考虑
对于婴儿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伴有心跳快的患儿,护理上要特别注意保持环境舒适,避免过度哭闹,因为哭闹会加重心脏负担,使心跳快更明显,影响病情恢复。在喂养方面,要保证营养供应,但需注意喂养方式,避免患儿呛咳,防止加重心脏负担。对于儿童期患儿,要注意合理安排学习和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监测心脏功能等指标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