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时呕吐的原因有口腔局部因素如牙刷刺激、口腔疾病(牙龈炎、龋齿),胃部因素如胃食管反流、胃部炎症(胃炎),全身性因素如过敏因素(牙膏过敏、食物过敏相关)、神经系统因素(神经官能症),其他因素如体位变化、激素变化。
一、口腔局部因素
(一)牙刷刺激
对于儿童来说,若使用的牙刷刷头过大、刷毛过硬,在早上刷牙时,刷毛可能会刺激咽部,尤其是3-6岁儿童口腔空间较小,更容易因牙刷刺激引发呕吐反应。而成人若刷牙时过于用力,牙刷深入口腔过深,也会刺激咽部导致呕吐。一般健康成年人刷牙时正确掌握刷牙方法和力度可避免此情况,但若存在口腔局部敏感情况,如患有牙龈炎等疾病时,轻微的牙刷刺激就可能引发呕吐。
对于儿童,应选择适合其年龄的儿童专用牙刷,刷头小且刷毛柔软;成人则要选择刷毛适度柔软、刷头大小合适的牙刷,刷牙时动作轻柔,避免牙刷头触及咽部过深。
(二)口腔疾病
牙龈炎:牙龈炎患者的牙龈组织处于炎症状态,早上刷牙时,牙刷接触牙龈会引起牙龈的不适和刺激,炎症部位受到机械刺激后,容易通过神经反射引发呕吐。研究表明,约30%-50%的牙龈炎患者在刷牙时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龋齿:当龋齿较深时,接近牙髓腔,刷牙时冷水或牙膏等刺激可能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导至牙髓,引起牙髓的反应,进而通过神经反射导致呕吐。儿童若有较多龋齿,早上刷牙时更易因牙齿刺激出现呕吐情况,因为儿童对牙齿刺激的敏感性相对较高。对于牙龈炎患者,应保持口腔清洁,定期进行口腔洁治;对于龋齿患者,需及时进行补牙等治疗,以消除牙齿局部的刺激因素。
二、胃部因素
(一)胃食管反流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能存在胃食管反流情况。儿童时期,食管下括约肌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早上起床后,体位从卧位变为直立位,可能会加重胃食管反流,胃酸等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段,刺激咽部,引发呕吐反射。成人则可能因不良生活习惯,如晚餐过饱、进食过多油腻食物后立即平卧等,导致早上刷牙时出现胃食管反流相关的呕吐。研究发现,约10%-20%的成人存在偶尔的胃食管反流现象,其中部分人会在刷牙时诱发呕吐。
对于儿童,应注意喂养方式,避免过度喂养,喂奶后适当拍嗝;成人要注意饮食习惯,晚餐不宜过饱,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酸性等刺激性食物,睡前2-3小时不宜进食。
(二)胃部炎症
胃炎:急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处于炎症状态,早上刷牙时,口腔内的刺激因素(如牙膏气味等)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部的反应,导致呕吐。儿童急性胃炎多因饮食不洁等原因引起,如食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早上刷牙时就可能出现呕吐症状;成人慢性胃炎则可能与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刷牙时也易诱发呕吐。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炎患者中,约25%的人在刷牙时会出现恶心、呕吐情况。对于胃炎患者,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需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同时注意饮食调理,避免刺激性食物对胃黏膜的进一步损伤。
三、全身性因素
(一)过敏因素
牙膏过敏:部分人可能对牙膏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如香料、防腐剂等。早上刷牙时接触到过敏成分,会引起口腔及咽部的过敏反应,出现咽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儿童由于皮肤和黏膜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发生牙膏过敏情况。据统计,约1%-3%的人群存在牙膏过敏现象,其中儿童占比相对较高。
食物过敏相关:如果本身是过敏体质,早上刷牙时接触到空气中某些过敏原(如花粉等),同时可能因刷牙时的刺激引发身体的过敏反应,表现为咽部不适、呕吐等。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更多见的是牙膏过敏。对于怀疑牙膏过敏的人群,可尝试更换不同品牌或成分的牙膏,观察症状是否缓解。对于儿童,更换牙膏时要谨慎,先小面积试用,如涂抹在手臂内侧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再用于口腔。
(二)神经系统因素
神经官能症:神经官能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躯体化症状,早上刷牙时可能因心理因素等导致出现呕吐症状。这种情况在成人中相对多见,尤其是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焦虑、抑郁状态下的人群。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但会反复出现刷牙呕吐等症状。对于神经官能症患者,需要进行心理调节,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治疗。
四、其他因素
(一)体位变化
从睡眠状态变为站立刷牙时,人体的体位发生较大变化,对于一些体质较弱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可能会因体位性的神经反射引起呕吐。老年人的心血管调节功能相对较弱,早上起床后体位突然改变,容易导致血压波动等情况,进而通过神经反射引发呕吐。老年人早上刷牙时应缓慢起身,先坐一会儿再站立刷牙,以减少体位变化带来的不适。
(二)激素变化
女性在生理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能会出现咽部敏感等情况,早上刷牙时更容易引发呕吐。青春期女性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女性生理期时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选择温和的牙膏,刷牙时动作轻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