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有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右上腹不适或疼痛,黄疸呈进行性加深,有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肤瘀斑,严重时有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密切监测、营养支持,产科处理如尽快终止妊娠,肝脏支持治疗如保肝、人工肝支持,对症支持治疗如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控制低血糖。
一、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多见于妊娠中晚期,尤其是孕28-40周的孕妇,约有80%-90%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开始可能为进食后呕吐,逐渐发展为频繁的恶心、呕吐,甚至不能进食任何食物,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影响了消化酶的分泌和代谢,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
右上腹不适或疼痛: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可能与肝脏肿大、肝包膜受到牵拉有关,在妊娠晚期的女性中较为常见,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会逐渐加重。
2.黄疸
皮肤巩膜黄染:一般在出现消化道症状后1-2周左右出现黄疸,黄疸程度可轻可重,皮肤和巩膜呈现不同程度的黄染,这是因为肝细胞受损,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在育龄期有妊娠情况的女性中,尤其是妊娠期出现上述表现时需高度警惕。
进行性加深:黄疸会呈进行性加重,随着病情发展,皮肤黄染颜色会越来越深,尿液颜色也会加深,类似浓茶色,这是因为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严重障碍,使得胆红素在体内大量蓄积,在孕妇这个特殊群体中,由于生理状态的改变,病情进展相对较快。
3.出血倾向
牙龈出血: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中较为常见,表现为刷牙或进食硬物时容易出现牙龈出血,这是因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在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凝血功能本身就可能有一定改变,而该病进一步加重了这种异常,对于妊娠期的女性来说,牙龈出血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孕期的正常生理现象,但实际上可能是疾病的表现。
皮肤瘀斑: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常见于四肢等部位,这也是由于凝血因子缺乏,导致血管破裂后血液不易凝固,在妊娠期女性活动相对较多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皮肤瘀斑等表现,需要引起重视。
4.意识障碍
嗜睡:病情严重时,患者可出现嗜睡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困倦,睡眠时间明显增多,这是因为肝脏功能严重受损,体内代谢产物如氨等不能及时清除,蓄积后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在妊娠晚期的孕妇中,由于身体负担较重,一旦出现意识障碍等情况,提示病情危重,需要紧急处理。
昏迷:少数患者可进展为昏迷,这是病情极为严重的表现,由于肝脏功能衰竭,毒素在体内大量积聚,对大脑神经细胞造成严重损害,导致意识完全丧失,在妊娠期女性中,发生昏迷意味着预后较差,需要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密切监测:对孕妇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同时监测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肾功能、血糖等指标,在妊娠期女性中,需要更频繁地监测相关指标,因为妊娠状态会影响病情的发展和变化,通过密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波动,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营养支持: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适量蛋白质的饮食,保证孕妇的能量供应,维持血糖稳定,因为妊娠期女性需要满足自身和胎儿的营养需求,而该病患者肝脏功能受损,代谢能力下降,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基本代谢和功能,对于保证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孕妇自身的恢复也非常重要。
2.产科处理
终止妊娠:一旦确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应尽快终止妊娠,这是挽救孕妇生命的关键措施。对于妊娠晚期的孕妇,多采取剖宫产的方式终止妊娠,因为阴道分娩可能会加重孕妇的体力消耗和病情恶化,在妊娠期女性中,终止妊娠的时机和方式需要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以最大程度保障孕妇的生命安全。
3.肝脏支持治疗
保肝治疗:可使用一些保肝药物,改善肝脏功能,但需谨慎选择药物,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在妊娠期女性中,药物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安全性,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保肝药物,以保护肝脏细胞,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人工肝支持:对于病情严重、肝脏功能衰竭的患者,可考虑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如血浆置换等,通过清除体内的毒素和有害物质,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在妊娠期女性中,人工肝支持治疗需要特别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和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要在专业的医疗团队操作下进行,密切观察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4.对症支持治疗
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根据凝血功能检查结果,补充凝血因子等,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在妊娠期女性中,凝血功能障碍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出血风险,所以及时纠正凝血功能障碍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具体的凝血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控制低血糖:密切监测血糖,及时补充葡萄糖,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因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常伴有低血糖,而低血糖会进一步加重肝脏和神经系统的损害,所以要积极控制血糖,保证孕妇的能量供应和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