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心电图检查及其他检查。实验室检查有利钠肽检测(BNP、NT-proBNP及其他)、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CK-MB);影像学检查有超声心动图(测LVEF等)、胸部X线(看心脏大小外形、肺淤血)、心脏磁共振成像(更精确评估心肌);心电图可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其他检查有冠状动脉造影(用于怀疑冠心病致心衰者)、实验室其他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等),特殊人群心衰检查各有特点。
一、实验室检查
(一)利钠肽检测
1.脑钠肽(BNP)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BNP正常参考值成人一般<100pg/mL,NT-proBNP正常参考值成人<125pg/mL(<75岁)、<450pg/mL(≥75岁)。在心衰时,心室肌受到牵张和压力负荷增加会使BNP和NT-proBNP分泌增加,其水平升高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心衰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比如,心衰患者通常BNP或NT-proBNP明显升高,而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部疾病等,一般该指标正常或轻度升高。
2.其他利钠肽相关检测:近年也有一些新的利钠肽相关检测研究,但目前临床主要还是依靠BNP和NT-proBNP。
(二)心肌损伤标志物
1.肌钙蛋白(cTn):包括cTnT和cTnI,正常参考值各实验室有差异。在心衰患者中,若合并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情况,cTn可升高。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时,cTn会显著升高,其升高提示心肌有坏死,对于判断心衰是否伴有心肌梗死等情况有重要意义。
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K-MB正常参考值一般<25U/L,在心衰合并急性心肌缺血时,CK-MB可升高,对诊断心肌缺血相关的心衰有一定价值。
二、影像学检查
(一)超声心动图
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LVEF≥50%。心衰时LVEF降低,是评估心衰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测量LVEF,还能观察心室的大小、心室壁的运动情况等。比如,扩张型心肌病导致的心衰患者,往往心室扩大,LVEF明显降低,心室壁运动普遍减弱。
2.其他超声指标:还可以观察心房大小、瓣膜情况等,如二尖瓣反流等情况在心衰患者中较为常见,超声心动图可清晰显示。
(二)胸部X线
1.心脏大小及外形:可观察心脏是否扩大,比如全心衰时心脏呈普大型,左心衰时左心室段延长等。还能看到肺淤血的情况,如肺纹理增多、模糊,严重时可见KerleyB线等,肺淤血程度可一定程度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
(三)心脏磁共振成像(CMR)
1.评估心肌组织特征:可以更精确地测量心室容积、LVEF,还能检测心肌的水肿、纤维化等情况。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心衰,如心肌淀粉样变性等,CMR有助于明确诊断,其对心肌组织特征的评估比超声心动图更准确。
三、心电图检查
1.常规心电图:可发现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很多心衰患者合并心房颤动。还能发现心肌缺血的ST-T改变等情况,有助于判断心衰是否由冠心病等心肌缺血相关疾病引起。比如,心肌缺血导致的心绞痛患者,若发展为心衰,心电图上可看到相应的ST段压低、T波倒置等改变。
四、其他检查
(一)冠状动脉造影
1.适用情况:对于有心绞痛症状或怀疑冠心病导致心衰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及狭窄的部位、程度等,有助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血运重建等治疗。例如,患者有典型心绞痛症状且心衰,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可考虑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或介入治疗来改善心衰情况。
(二)实验室其他检查
1.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等情况,贫血可加重心衰,若发现贫血,需进一步查找贫血原因并处理。
2.生化检查
肾功能:心衰患者常伴有肾功能减退,血肌酐、尿素氮等可升高,肾功能的改变又会影响心衰的治疗,需要监测肾功能来调整治疗方案。
电解质:如血钾、血钠等,心衰患者可能因应用利尿剂等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电解质紊乱会影响心脏的电活动及心衰的治疗,需及时监测和纠正。例如,长期应用袢利尿剂的患者容易出现低钾血症,可导致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加重心衰。
血糖、血脂:糖尿病患者易合并心衰,监测血糖有助于管理心衰患者的基础疾病;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等导致心衰的重要危险因素,监测血脂对评估心衰的危险因素有意义。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心衰患者各项检查结果可能有其特点,如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可能影响利钠肽等的代谢,导致指标解读需结合更全面的情况;儿童心衰的检查可能更注重超声心动图等的特殊表现,因为儿童心脏结构和功能与成人有差异,超声心动图对于评估儿童心衰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更为重要,同时要注意儿童在检查过程中的配合等问题;女性心衰患者可能在病因、临床表现等方面与男性有一定差异,但检查项目基本与上述一致,不过在用药等方面需考虑女性特殊的生理情况,如妊娠相关心衰等特殊情况时检查和处理需更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