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手术先进行术前准备包括患者评估、皮肤准备、禁食禁水及手术室准备,麻醉可选硬膜外或腰-硬联合麻醉等,手术步骤有切口选择切开、暴露子宫、切开子宫、娩出胎儿、处理胎盘、缝合子宫,术后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切口护理、泌乳相关护理,一般护理要监测生命体征等,切口护理要保持清洁观察情况,泌乳相关护理要指导尽早母乳喂养等。
一、术前准备
1.患者准备
术前需对产妇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了解产妇及胎儿情况。对于有妊娠合并症的产妇,如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需在术前积极控制病情,以降低手术风险。例如,妊娠高血压产妇需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糖尿病产妇需调整血糖水平至接近正常范围。
术前需进行皮肤准备,通常是在手术区域(下腹部及会阴部)进行备皮,范围要足够,一般上至剑突下,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以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
术前需禁食禁水,一般成人术前6-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以防止术中呕吐引起误吸。对于特殊情况的产妇,如急诊剖宫产,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禁食禁水时间,但仍需尽量减少误吸风险。
2.手术室准备
手术室需保持无菌环境,温度、湿度适宜。手术器械需准备齐全,包括剖宫产相关的特殊器械,如子宫拉钩、剖宫产缝线等。同时,需准备好抢救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吸氧设备、抢救药品等,以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二、麻醉
1.麻醉选择
常用的麻醉方式有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适用于大多数剖宫产手术,具有起效相对较慢但可控性较好的特点;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是目前较为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产妇存在硬膜外麻醉禁忌证(如穿刺部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可能会选择全身麻醉,但全身麻醉相对风险较高,需谨慎评估。
2.麻醉操作过程
以腰-硬联合麻醉为例,麻醉医生会选择合适的穿刺间隙,一般为L2-3或L3-4间隙,进行腰椎穿刺。成功穿刺后,通过腰麻针注入适量的麻醉药物,然后再置入硬膜外导管,以便术中根据需要追加麻醉药物。在整个麻醉操作过程中,需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确保麻醉过程安全。
三、手术步骤
1.切口选择与切开
常见的子宫切口有下段横切口和纵切口,目前多采用下段横切口,因为其术后恢复相对较好,对子宫肌层的损伤较小,愈合后瘢痕相对不明显。医生会在耻骨联合上2-3cm处做一长约10-15cm的横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腹直肌前鞘,钝性分离腹直肌,切开腹直肌后鞘、腹膜,进入腹腔。
2.暴露子宫
用子宫拉钩等器械将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向上推开,充分暴露子宫下段。在暴露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损伤膀胱等周围组织。
3.切开子宫
在子宫下段选择合适的位置(通常在子宫下段中下部)做横切口,长度一般为10-12cm左右。切开子宫肌层时,需逐层切开,避免损伤子宫肌层内的血管。当切透子宫肌层后,用手指或器械破膜,吸出羊水。
4.娩出胎儿
术者用手进入宫腔,找到胎儿的头部或臀部,将胎儿缓慢娩出。如果是头位,先将胎儿头部娩出,然后依次娩出肩部等;如果是臀位,需将臀部娩出后再处理头部等。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新生儿清理呼吸道等处理,如用吸痰管清除新生儿口腔和鼻腔内的黏液等,以保证新生儿呼吸通畅。
5.处理胎盘
胎儿娩出后,等待胎盘自然剥离,或者用手协助胎盘剥离。如果胎盘不能自行剥离,可采用人工剥离胎盘的方法。胎盘娩出后,需检查胎盘是否完整,如有残留需及时清除,以防止产后出血。
6.缝合子宫
用生理盐水冲洗宫腔后,逐层缝合子宫肌层,一般先缝合内层,再缝合外层。然后缝合膀胱反折腹膜,将子宫复位,再依次缝合腹直肌后鞘、腹直肌前鞘、皮下组织和皮肤。
四、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术后需将产妇送回病房,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每30分钟-1小时监测一次,平稳后可适当延长监测间隔。同时,需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术后需鼓励产妇早期活动,如术后6小时可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术后24小时可在床边适当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于特殊人群,如高龄产妇、有下肢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产妇,需更加注意下肢活动和血栓预防,可适当使用抗凝药物(需严格评估适应证和禁忌证)或使用气压治疗仪等。
2.切口护理
需保持腹部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切口敷料。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渗血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对于肥胖产妇或合并糖尿病等影响切口愈合因素的产妇,需加强切口护理,控制血糖水平,促进切口愈合。
3.泌乳相关护理
术后需指导产妇尽早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可促进乳汁分泌。对于一些因特殊情况不能立即进行母乳喂养的产妇,需指导其正确挤奶,保持乳腺通畅,预防乳腺炎等情况发生。同时,需注意产妇的营养支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