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跟骨刺治疗有非手术和手术方法,非手术包括休息保护、物理治疗(热敷、按摩、超声波)、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手术适用于非手术无效严重影响生活或伴并发症时,方式有骨刺切除术和减压术,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女性及有基础疾病者治疗各有注意事项。
一、非手术治疗方法
(一)休息与保护
对于脚跟骨刺患者,休息是非常重要的。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尤其是穿不合适鞋子长时间负重的情况。因为长期站立或行走会增加脚跟部位的压力,加重骨刺对周围组织的刺激。例如,对于一些从事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群,如售货员等,更要注意定时休息,抬高脚部,促进血液循环。
选择合适的鞋子也很关键。应选择鞋底柔软、有良好缓冲和支撑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或硬底鞋。合适的鞋子可以分散脚跟部位的压力,减少骨刺对周围组织的摩擦和刺激。比如,气垫鞋就是比较好的选择,它能在行走时提供更好的缓冲效果。
(二)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对脚跟部位进行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对于因脚跟骨刺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例如,晚上睡觉前进行热敷,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因为疼痛缓解后更利于休息。
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适当的脚跟部位按摩,能帮助放松肌肉,减轻骨刺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通过按摩可以促进局部代谢,缓解疼痛症状。比如,每周进行1-2次专业按摩,长期坚持可能会看到较好的效果。
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温热效应等发挥治疗作用。超声波可以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脚跟骨刺引起的疼痛等症状。有研究表明,一定频率和剂量的超声波治疗对脚跟骨刺相关症状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三)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这类药物可以缓解脚跟骨刺引起的疼痛和炎症。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史等特殊人群要谨慎使用,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比如,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布洛芬可能会加重溃疡病情。
二、手术治疗方法
(一)手术适应证
当脚跟骨刺患者经过长时间的非手术治疗后,症状仍然没有得到缓解,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患者已经无法正常行走,行走时疼痛剧烈,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活起居和工作,如无法上班等情况。
另外,如果脚跟骨刺伴有严重的跟骨滑囊炎、跟腱炎等并发症,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时,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二)手术方式
跟骨骨刺切除术:通过手术将脚跟部位的骨刺切除,解除骨刺对周围组织的刺激。手术需要在无菌操作下进行,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护理。术后康复对于恢复脚跟的功能非常重要,一般需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如早期的踝关节屈伸活动等,以防止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
跟骨减压术:对于一些跟骨内高压引起的脚跟疼痛伴有骨刺的患者,可以考虑跟骨减压术。通过减压来缓解跟骨内的压力,从而减轻疼痛症状。该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选择是否适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出现脚跟骨刺的情况非常罕见,若有特殊情况,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及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方面还未完全成熟,手术等有创治疗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儿童骨骼还在不断生长,手术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所以对于儿童脚跟骨刺,首先应采取保守的休息、物理治疗等方法。
(二)老年人
老年人脚跟骨刺患者在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一方面,老年人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药物治疗时要考虑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要注意其对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加重病情。另一方面,老年人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再次损伤。同时,要注意营养的补充,尤其是钙的补充,有助于骨骼健康,促进康复。
(三)女性
女性脚跟骨刺患者如果是在孕期或哺乳期,药物治疗需要特别谨慎。因为很多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在非手术治疗时,要优先选择对胎儿或婴儿影响较小的方法,如适当的休息、物理治疗等。如果需要使用药物,必须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选择对胎儿或婴儿影响最小的药物。而在选择鞋子等方面,女性可能更倾向于美观的鞋子,但要注意不能因为美观而忽视鞋子的舒适性,避免选择不合适的鞋子加重脚跟骨刺的症状。
(四)有基础疾病人群
对于有糖尿病的脚跟骨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的愈合等情况。如果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要密切监测血糖,确保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以促进伤口的顺利愈合。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要充分评估心血管方面的风险,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心血管指标,如血压、心率等,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