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压缩骨折是椎体受外力等致高度被压缩变扁的骨折,外伤中年轻人多由严重外伤、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及女性绝经后易因轻微外伤引发,病理性因素如骨质疏松、骨肿瘤等可致,表现为疼痛、脊柱畸形、活动受限,诊断靠X线、CT、MRI,治疗分非手术(轻度无神经损伤者卧床休息加康复)和手术(严重、伴神经损伤或保守不佳者,如椎体成形术),预防需老人注意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基础疾病人群积极治基础病。
椎体压缩骨折是指椎体因受到外力作用等原因导致椎体高度被压缩变扁的一种骨折情况。椎体是构成脊柱的重要部分,正常的椎体呈柱状结构,当受到垂直压缩力、屈曲力等外力时,椎体的皮质骨和松质骨发生破坏,使得椎体前缘或整个椎体高度降低,从而出现压缩变形。
常见的发生原因
外伤因素:
年龄与外伤的关系:对于年轻人来说,多是由于较为严重的外伤,比如高处坠落、车祸撞击等强大外力作用导致椎体压缩骨折。而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轻微的外伤,像摔倒、久坐后突然站起等,也可能引发椎体压缩骨折。例如,一位60岁以上患有骨质疏松的老人,在平地滑倒后就可能发生椎体压缩骨折。
性别差异的影响:一般来说,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相对男性更高,所以女性发生椎体压缩骨折的几率可能相对高于男性,尤其是在同样受到轻微外伤时。
病理性因素:某些疾病会导致骨质破坏,使椎体强度下降,容易发生压缩骨折。比如骨质疏松症、骨肿瘤(原发或转移瘤)、骨髓炎等疾病。患有骨肿瘤的患者,肿瘤细胞破坏了椎体的骨质结构,使得椎体承受外力的能力减弱,即使是日常轻微活动也可能引发椎体压缩骨折;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的微观结构遭到破坏,椎体的承重能力下降,也容易出现压缩骨折。
临床表现
疼痛:受伤部位会出现明显疼痛,患者往往能感觉到背部剧烈疼痛,尤其是在活动脊柱(如弯腰、翻身等)时疼痛加剧。对于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可能相对隐匿,但也会有腰背部的酸痛不适,且在活动后加重。
脊柱畸形:骨折严重时可出现脊柱后凸畸形,外观上可见背部隆起。例如,椎体前缘压缩明显时,脊柱会向后方弯曲,导致身体外观改变。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脊柱结构的改变,患者的脊柱活动会受到限制,无法正常进行弯腰、转身等动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穿衣、洗漱等基本活动都可能受到影响。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以初步观察椎体的形态,看到椎体压缩变扁的情况,能大致判断骨折的压缩程度,但对于一些细微的骨折或者骨折周围的软组织情况显示不够清晰。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椎体骨折的细节,包括骨折线的走向、椎体后壁是否完整等情况,有助于准确判断骨折的类型和程度。例如,通过CT可以明确椎体压缩骨折是单纯前缘压缩还是累及中柱等情况。
MRI检查:不仅可以显示椎体的骨折情况,还能判断骨折是新鲜骨折还是陈旧骨折,因为新鲜骨折在MRI上会有相应的信号改变,而陈旧骨折的信号表现不同。同时,MRI还可以评估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如是否有脊髓、神经受压等情况。对于怀疑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MRI检查尤为重要。
治疗原则
非手术治疗:
对于轻度椎体压缩骨折且无神经损伤的患者:可以采取卧床休息的方法,一般需要卧床6-8周,同时可以配合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在卧床期间,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对于老年人,由于长期卧床并发症风险较高,需要加强护理,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鼓励患者进行下肢的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以预防深静脉血栓。
康复治疗:在骨折恢复的中后期,需要进行康复锻炼,包括脊柱的活动度锻炼、腰背肌力量锻炼等。例如,可以指导患者进行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等腰背肌锻炼动作,逐渐恢复脊柱的功能和腰背肌力量,一般在骨折后2-3周根据恢复情况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锻炼。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如果椎体压缩骨折严重,压缩超过椎体高度的1/3,或者伴有神经损伤症状,或者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椎体成形术等。椎体成形术是通过向压缩的椎体内置入骨水泥,起到强化椎体、缓解疼痛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手术创伤相对较小,能较快地缓解患者疼痛,恢复脊柱功能。
预防措施
对于老年人:
饮食方面:要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海鲜等,同时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促进钙的吸收。例如,每天保证500ml左右的牛奶摄入,多吃一些虾皮等富含钙的食物。
运动方面: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骨密度,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外伤。户外活动可以让身体接受阳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防止脊柱受到不良应力。同时,要注意居住环境的安全,消除地面障碍物等,预防摔倒。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肿瘤等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于骨质疏松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定期监测骨密度等指标;对于骨肿瘤患者,要遵循肿瘤治疗的方案,控制肿瘤进展,降低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