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骨髓炎是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累及胫骨骨膜、皮质和骨髓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创伤相关因素(开放性骨折、创伤后手术)和血源性感染可致病因,局部有疼痛、红肿热、窦道形成表现,全身有发热表现,可通过影像学(X线、CT、MRI)和实验室(血常规、血培养)检查诊断,治疗包括抗生素和手术(清创引流、死骨清除、骨缺损修复),急性早期诊治多可治愈,不及时彻底可转慢性,康复需功能锻炼和定期复查。
一、定义
胫骨骨髓炎是指发生在胫骨部位的骨髓炎症,是由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骨的炎症性疾病,可累及骨膜、骨皮质和骨髓组织。
二、病因
1.创伤相关因素
开放性骨折:当胫骨发生开放性骨折时,外界的细菌等病原体容易直接侵入胫骨的骨髓等部位,从而引发感染导致骨髓炎。例如,交通事故造成的胫骨开放性骨折,伤口被污染后很可能继发骨髓炎。对于儿童来说,玩耍时的意外摔伤导致胫骨开放性骨折也有发生此类情况的可能。
创伤后手术:胫骨部位进行手术操作后,若术后护理不当,也可能引起感染进而发展为骨髓炎。比如胫骨骨折术后,切口出现感染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细菌就可能向骨髓部位蔓延。不同年龄人群在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因自身机体免疫力等因素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老年人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术后感染导致骨髓炎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2.血源性感染
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胫骨部位引起骨髓炎。例如,患有足部皮肤感染、疖肿等疾病时,细菌可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流经胫骨,在胫骨部位定植引发感染。儿童时期,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尚不完善,血源性感染导致胫骨骨髓炎相对较为常见。
三、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
疼痛:早期可能表现为胫骨部位的隐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逐渐加重,活动时疼痛明显加剧。儿童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安等情况,因为儿童对疼痛的表达相对更直接。
红肿热:感染部位周围的软组织会出现红肿、发热的表现,皮肤温度高于周围正常皮肤。例如,胫骨骨髓炎时,病变部位的皮肤会发红、肿胀,用手触摸能感觉到温度升高。
窦道形成:病情迁延不愈时,可能会形成窦道,有脓性分泌物排出。窦道周围的皮肤会出现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等情况。
2.全身表现
发热:急性骨髓炎时,患者往往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到39℃以上,伴有寒战等全身症状。而慢性骨髓炎患者可能会出现间歇性低热或者体温正常,但在急性发作期也会出现高热。不同年龄的患者发热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高热时更容易出现惊厥等情况。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发病2周后可出现骨破坏、骨膜反应等。例如,早期X线可能仅显示软组织肿胀,随着病情发展,可见胫骨骨质的破坏、骨质疏松等表现。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病变,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胫骨骨质破坏的情况、死骨的位置等。比如能够更精准地发现较小的骨破坏灶、明确窦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MRI检查:MRI对软组织炎症的显示更为敏感,在骨髓炎早期就能发现骨髓内的异常信号,有助于早期诊断。可以早期发现胫骨骨髓部位的炎性改变,对于判断病变范围等有重要价值。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存在感染。急性骨髓炎时,白细胞可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显著增加。儿童由于自身血液系统特点,血常规的变化可能相对更明显地反映感染情况。
血培养:若血源性感染,血培养可能培养出致病菌,有助于明确病原体,指导抗生素的选用。但血培养阳性率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在使用抗生素后进行血培养,阳性率会降低。
五、治疗原则
1.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菌的种类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在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出来之前,可根据经验选用广谱抗生素。例如,对于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苯唑西林等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时要足量、足疗程应用,以彻底杀灭细菌,防止骨髓炎转为慢性。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抗生素时需考虑药物的代谢特点等,儿童要注意避免使用对骨骼发育等有不良影响的抗生素。
2.手术治疗
清创引流:对于有脓肿形成的情况,需要进行切开引流,清除脓液等坏死组织。例如,当胫骨骨髓炎局部形成较大脓肿时,及时切开引流可以减轻局部压力,控制感染扩散。
死骨清除:如果有死骨形成,需要手术将死骨清除。死骨的存在会影响骨髓炎的愈合,所以要及时清除。
骨缺损修复:对于胫骨骨髓炎导致的骨缺损,可根据情况采用植骨等方法进行修复,恢复胫骨的结构和功能。
六、预后及康复
1.预后
急性胫骨骨髓炎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可能会转为慢性骨髓炎,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不同年龄患者预后有所差异,儿童的机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治疗不当也可能影响预后。
2.康复
功能锻炼:在病情稳定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例如,进行踝关节、膝关节的屈伸锻炼等,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儿童在进行功能锻炼时要注意适度,由专业人员指导,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制定合适的锻炼方案。
定期复查: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等,了解胫骨的恢复情况,以及是否有复发等情况。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