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炎的判断需结合典型症状、辅助检查,关注高危人群并做好鉴别诊断,特殊人群需针对性处理。典型症状包括:疼痛具有局限性,多集中于肌腱附着点或滑动轨迹,性质多为钝痛或刺痛;特定动作完成困难,严重时可致关节活动范围减少30%~50%;触诊可发现肌腱增粗、肿胀,局部温度升高,部分患者可见皮肤发红,反复摩擦或过度使用后可能出现肌腱表面结节。辅助检查方法有: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肌腱结构,敏感性达85%~90%,特异性约80%;MRI对深部肌腱诊断更具优势,但费用较高;功能评估量表可量化活动受限程度,辅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高危人群自查要点包括:30~50岁人群因工作或运动导致肌腱反复微损伤的风险较高,60岁以上人群因肌腱退行性变更易出现慢性肌腱炎;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或改变运动模式的人群肌腱炎发生率增加,羽毛球、网球等运动肘部肌腱炎风险显著升高;糖尿病患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肌腱炎发病率更高。鉴别诊断要点包括:肌腱炎疼痛为渐进性加重,骨折或脱位常由急性外伤引起,X线片可明确排除骨性损伤;神经卡压综合征表现为手部麻木、刺痛,夜间加重,肌电图检查可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肌腱周围肿瘤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疼痛和肿块,夜间痛明显,超声或MRI可发现占位性病变。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包括:孕妇与哺乳期女性治疗应优先选择物理治疗,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哺乳期女性使用局部外用药物需咨询医生;儿童肌腱炎多见于生长板区域,治疗以减少运动量、佩戴护具为主,避免使用激素注射,青少年运动员需定期进行肌腱功能评估;老年人肌腱炎常合并骨质疏松,治疗需兼顾骨密度维护,物理治疗强度需降低。
一、肌腱炎的典型症状判断
1.1疼痛特征
肌腱炎的疼痛通常具有局限性,集中于肌腱附着点或滑动轨迹。例如,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表现为肘关节外侧压痛,旋转前臂或握物时疼痛加剧;跟腱炎则表现为足跟后上方疼痛,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步行初期疼痛明显,活动后稍缓解但持续运动后加重。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刺痛,无放射性特点。
1.2活动受限表现
肌腱炎患者常出现特定动作的完成困难。如肩袖肌腱炎患者无法完成梳头、穿衣等肩部外展动作;腕部肌腱炎患者握拳或旋转手腕时出现机械性卡顿感。这种受限与疼痛程度相关,严重时可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减少30%~50%。
1.3局部体征
触诊可发现肌腱增粗、肿胀,局部温度升高0.5~1℃(通过红外热成像仪检测)。部分患者可见肌腱表面皮肤发红,但无全身性炎症表现。反复摩擦或过度使用后,可能出现肌腱表面结节形成,触诊有颗粒感。
二、辅助检查方法
2.1超声检查
高频超声(频率≥12MHz)可清晰显示肌腱结构,肌腱炎表现为肌腱增厚(超过正常值20%~30%)、回声减低、纤维结构紊乱。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到肌腱周围血流信号增加,提示炎症活动期。超声检查的敏感性达85%~90%,特异性约80%。
2.2MRI检查
MRI对深部肌腱(如髋关节肌腱)的诊断更具优势,T2加权像显示肌腱内高信号影,提示水肿或微小撕裂。增强MRI可区分急性与慢性病变,急性期表现为明显强化,慢性期强化程度降低。但MRI检查费用较高,不作为首选筛查手段。
2.3功能评估量表
使用DASH量表(上肢功能评估)或LEFS量表(下肢功能评估)量化活动受限程度。DASH评分≥20分提示上肢肌腱功能显著受损,LEFS评分≤70分提示下肢肌腱功能受限。这些量表可辅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
三、高危人群自查要点
3.1年龄相关因素
30~50岁人群因工作或运动导致肌腱反复微损伤的风险较高,尤其是长期使用电脑的上肢肌腱、跑步爱好者的跟腱。60岁以上人群因肌腱退行性变,更易出现慢性肌腱炎,但疼痛程度可能较轻。
3.2运动方式影响
突然增加运动强度(如周末战士综合征)或改变运动模式(如从跑步转为跳绳)的人群,肌腱炎发生率增加3~5倍。羽毛球、网球等需要反复挥拍的运动,肘部肌腱炎风险显著升高。
3.3代谢性疾病关联
糖尿病患者因胶原蛋白合成异常,肌腱愈合能力下降40%,更易发展为慢性肌腱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肌腱弹性降低,肌腱炎发病率较正常人高2倍。
四、鉴别诊断要点
4.1骨折与关节脱位
肌腱炎疼痛为渐进性加重,而骨折或脱位常由急性外伤引起,伴明显畸形、骨擦音等体征。X线片可明确排除骨性损伤,但早期隐匿性骨折需结合MRI诊断。
4.2神经卡压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表现为手部麻木、刺痛,夜间加重,与肌腱炎的局部疼痛不同。肌电图检查可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而肌腱炎无神经电生理异常。
4.3肿瘤性病变
肌腱周围肿瘤(如滑膜肉瘤)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疼痛和肿块,夜间痛明显。超声或MRI可发现占位性病变,与肌腱炎的弥漫性肿胀不同。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5.1孕妇与哺乳期女性
孕期激素变化导致肌腱松弛,增加肌腱炎风险。治疗应优先选择物理治疗(如冷敷、超声波),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哺乳期女性使用局部外用药物需咨询医生,防止药物通过乳汁分泌。
5.2儿童与青少年
儿童肌腱炎多见于生长板区域(如Osgood-Schlatter病),表现为膝关节下方疼痛。治疗以减少运动量、佩戴护具为主,避免使用激素注射。青少年运动员需定期进行肌腱功能评估,预防过度使用损伤。
5.3老年人
老年人肌腱炎常合并骨质疏松,治疗需兼顾骨密度维护。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可降低肌腱附着点应力,物理治疗强度需降低至年轻人的60%~70%,防止肌腱二次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