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分神经根型(发病率高、上肢放射性痛麻等)、脊髓型(最严重、四肢功能障碍等)、交感神经型(交感神经紊乱、症状与颈部活动相关)、椎动脉型(脑供血不足、颈部活动时眩晕等)、食管型(颈椎前缘骨质增生压迫食管致吞咽困难)、混合型(同时有两种及以上分型症状、治疗难);治疗分非手术(一般治疗含休息、颈部制动,物理治疗有牵引、按摩推拿、热敷、理疗,药物治疗用非甾体抗炎药、神经营养药物)和手术(适应证为各型保守无效等,方法有前路、后路手术),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治疗各有特点。
一、颈椎病的六种分型及特点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
特点: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于颈椎退变导致神经根受压引起。表现为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疼痛和麻木可沿神经根走行分布,上肢肌力可能会下降,腱反射也可能出现异常,在颈部活动时症状可能会加重,尤其在低头、仰头或转动颈部时。常见于长期低头工作、颈部外伤等人群,年龄方面多见于中青年人,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二)脊髓型颈椎病
特点:是最严重的类型,因颈椎退变导致脊髓受压。主要表现为四肢感觉、运动、反射及二便功能障碍。早期可出现下肢麻木、行走不稳,如踩棉花感,逐渐可发展为上肢精细动作困难,如拿筷子、系纽扣不利,严重时可出现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颈椎外伤史或长期颈椎退变积累的人群发病风险较高。
(三)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特点:颈椎退变刺激交感神经,引起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多样,包括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眼后部胀痛、心跳加快或减慢、血压波动、多汗或无汗等,症状与颈部活动有明显关系,如颈部转动时可能诱发症状加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不规律、长期精神紧张等人群易患。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
特点:颈椎退变导致椎动脉受压或痉挛,引起脑供血不足。主要症状为眩晕,多在颈部活动时发作,如转头时突然出现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严重时可发生猝倒,但倒地后多能迅速清醒。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颈椎退变基础且颈部活动较频繁的人群易发病。
(五)食管型颈椎病
特点:颈椎前缘骨质增生明显,压迫食管,导致吞咽困难。吞咽时有异物感,吞咽硬质食物时症状较明显,早期可能仅感觉吞咽不适,逐渐可发展为吞咽困难加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长期颈椎退变、有骨质增生倾向的人群易患。
(六)混合型颈椎病
特点: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型的症状和体征。例如既有神经根型的上肢麻木疼痛,又有脊髓型的四肢运动障碍等多种表现,症状复杂,治疗相对较难。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病因多与颈椎长期退变、外伤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
二、颈椎病的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等不良姿势,定时改变颈部姿势,适当休息,让颈部肌肉得到放松。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更要注意休息,减少颈部过度活动,防止脊髓损伤加重。
颈部制动:可使用颈托等器具限制颈部活动,尤其是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托制动有助于减轻神经根受压或椎动脉刺激,缓解症状。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导致颈部肌肉萎缩。
物理治疗: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拉开颈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脊髓等组织的压迫。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适当进行牵引治疗,但脊髓型颈椎病一般不建议牵引,以免加重脊髓损伤。牵引重量和时间需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调整。
按摩推拿:专业医师进行的按摩推拿可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严禁暴力推拿按摩,以免造成脊髓损伤。对于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摩时要注意手法轻柔,避免过度刺激交感神经或椎动脉。
热敷:利用热效应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可采用热水袋、热毛巾等进行热敷,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多次进行。
理疗:如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可改善颈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有消化道溃疡等病史的患者要慎用,老年人使用时需注意胃肠道不良反应等风险。
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等有神经根受压、神经损伤的患者,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二)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
脊髓型颈椎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进行性加重者。
神经根型颈椎病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或出现明显肌肉萎缩、剧烈疼痛影响生活和工作者。
椎动脉型或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且有明显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受压证据者。
食管型颈椎病保守治疗无效,吞咽困难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者。
手术方法:
前路手术:通过颈部前方切口,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骨质等,解除对脊髓、神经根或食管等的压迫,然后进行植骨融合内固定等。适用于颈椎前路病变的患者,如神经根型、食管型颈椎病等。
后路手术:通过颈部后方切口,扩大椎管容积,缓解脊髓压迫。适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有病变等情况。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若患颈椎病多与先天性颈椎发育异常或外伤等有关,治疗时需格外谨慎,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如纠正不良姿势、物理治疗等,避免手术带来的风险;孕妇患颈椎病时,非手术治疗是主要方式,要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采用温和的物理治疗方法和调整生活方式来缓解症状;老年人患颈椎病时,要充分考虑其身体机能衰退、可能合并其他疾病等情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综合评估,非手术治疗更注重安全和舒适,如轻柔的按摩、适度的牵引等,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