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是肠道炎症性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免疫物理化学因素等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分类临床表现有消化系统和全身症状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一般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有各自肠炎特点及注意事项。
肠炎是指肠道的炎症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引起肠炎的原因包括感染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免疫因素、物理化学因素(如放射线照射、药物刺激、食物过敏等)。
肠炎的分类及特点
感染性肠炎:
细菌感染性肠炎:常见的有大肠杆菌肠炎,多发生在婴幼儿群体,夏季较为多见,通常是由于食用了被大肠杆菌污染的食物引起,患儿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大便多为黏液便或脓血便。沙门菌肠炎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传染源可以是带菌的动物或人,通过污染食物传播,症状包括发热、腹痛、腹泻,大便次数较多,可为稀便、黏液便等。
病毒感染性肠炎: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原因之一,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秋冬季节高发,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起病较急,常伴有发热、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诺如病毒肠炎可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各年龄段均可感染,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寄生虫感染性肠炎: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见于成人,起病缓慢,腹痛、腹泻,大便呈暗红色果酱样,有特殊腥臭味。
非感染性肠炎:
免疫性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中青年,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异常有关,主要症状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迁延不愈,可伴有发热、消瘦等全身症状,病变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克罗恩病可发生在全消化道,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症状有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瘘管形成等,病情复杂,容易复发。
物理化学性肠炎:放射性肠炎多发生在接受盆腔、腹腔放疗的患者,放疗后出现肠道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放疗剂量等因素有关。药物性肠炎是由于服用某些药物引起,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可损伤肠道黏膜,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停药后部分症状可缓解。
肠炎的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症状:主要有腹泻,大便的次数、性状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异,如感染性肠炎中细菌感染可能出现黏液脓血便,病毒感染多为水样便;腹痛,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等不同性质的疼痛;恶心、呕吐,多见于病毒感染或中毒性肠炎等情况。
全身症状:感染性肠炎常伴有发热,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发热程度有所差异;严重肠炎患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精神萎靡等,婴幼儿由于体液调节能力较弱,更容易出现脱水等全身症状。
肠炎的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发病情况,如起病急缓、有无不洁饮食史、旅行史、近期用药史等,对于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例如,有不洁饮食史的肠炎患者,感染性肠炎的可能性较大。
体格检查:检查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包块等,对于判断肠炎的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帮助。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有左下腹压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感染性肠炎患者血常规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降低。
粪便常规:可观察大便的性状、有无脓血、寄生虫卵等,如细菌感染性肠炎粪便中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寄生虫感染性肠炎可找到相应的寄生虫卵。
病原体检测:通过粪便培养可明确是否有细菌感染及具体的细菌种类;病毒检测可采用核酸检测等方法;寄生虫检测可查找粪便中的寄生虫或虫卵。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对于肠道炎症引起的肠壁增厚等情况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可用于排查肠道有无器质性病变。
结肠镜检查:对于诊断结肠及直肠的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具有重要意义,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病变情况,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
肠炎的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
休息:让患者适当休息,减少肠道的负担,有利于病情恢复。
饮食调整:根据病情调整饮食,急性期患者可暂禁食,然后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对于腹泻严重的患者,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如果是细菌感染性肠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大肠杆菌感染可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但需注意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的禁忌);病毒感染性肠炎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寄生虫感染性肠炎则使用相应的抗寄生虫药物,如治疗阿米巴痢疾使用甲硝唑等。
止泻药物:对于腹泻严重的患者,可使用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等,但其使用需谨慎,避免过度止泻导致毒素吸收等情况。
调节肠道菌群药物: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可用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尤其适用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的患者。
抗炎药物:对于免疫性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可能需要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如柳氮磺吡啶用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用于病情较重的患者,但这些药物的使用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
特殊人群肠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婴幼儿肠炎: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较差,发生肠炎时病情变化较快,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情况。在治疗时应更加注重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避免使用可能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优先选择安全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措施改善症状,如合理调整饮食,采用少量多次喂养等方式。
老年人肠炎: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发生肠炎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发热等全身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肠炎时需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选择对其他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药物。
孕妇肠炎:孕妇发生肠炎时,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在选择药物时要权衡利弊,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如感染性肠炎可采用相对安全的抗感染药物,非感染性肠炎则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同时要密切关注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