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有主观感受如心悸、胸闷、头晕、乏力及客观表现如心律不齐、脉搏异常等症状,不同类型室性心律失常有特殊表现,偶发室性早搏多数无明显不适部分有轻微心悸,频发室性早搏主观症状明显,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短症状相对较轻,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症状严重,心室扑动和颤动病情危急需紧急抢救。
一、症状表现
(一)主观感受
1.心悸
患者常自觉心脏跳动不规则、心慌,可突然发生或逐渐发生。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一般来说,儿童可能表述为“心里乱跳”,成人可能更能明确感觉到心跳的异常节律。例如,有研究表明,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约70%-80%会出现心悸症状,这与心脏电活动紊乱导致心脏泵血功能短时间改变有关。
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时,心悸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可能在活动后加重,因为活动会增加心脏负荷,进一步影响心脏电活动的稳定性。
2.胸闷
患者会感觉胸部有压迫感、憋闷感。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胸闷,可能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等。成人则可明确表述胸部的不适感觉。在室性心律失常时,由于心脏电活动异常,心肌供血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导致胸闷症状。一般人群中,约50%-60%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会出现胸闷,而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心脏储备功能下降,胸闷症状可能更为常见且程度可能更重,因为即使轻微的心脏电活动异常也可能对其心肌供血产生较明显影响。
3.头晕
轻者可能仅感觉头部昏沉,重者可出现站立不稳甚至晕厥。不同年龄段头晕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头晕可能伴有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而成人可能表现为平衡感失调。室性心律失常时,心脏输出量减少,脑供血不足是导致头晕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约30%-40%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会出现头晕症状,对于有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脑动脉硬化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时,头晕发生的风险可能更高,因为其脑供血已经相对不足,再加上心脏输出量的减少,更容易出现脑供血进一步减少的情况。
4.乏力
患者会感觉全身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无论年龄大小,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在室性心律失常时,心脏功能受到影响,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从而导致乏力。一般来说,约40%-50%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会有乏力表现,对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时,乏力症状可能更早出现且更明显,因为其身体对血液供应的需求更高,心脏功能的轻微异常就会对其产生较显著影响。
(二)客观表现
1.心律不齐
听诊时可发现心音强弱不等,心律规则被打破。医生通过听诊器能初步判断心律是否正常,室性心律失常时,由于心室提前激动,会出现第一心音强度变化,第二心音可能减弱或消失等情况。例如,室性早搏时,可听到提前出现的心跳,其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听诊时能明显发现这种心律的不规则。不同性别在心律听诊表现上无明显本质差异,但女性在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心脏负担可能加重,心律不齐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更仔细的听诊来鉴别。
2.脉搏异常
脉搏可出现间歇脉,即脉搏跳动有规律地出现一次提前的搏动,其后有一较长的间歇。触摸脉搏时能感觉到这种异常节律。对于儿童,由于其脉搏相对较快,触摸脉搏判断间歇脉可能需要更熟练的操作。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约60%-70%可触及脉搏异常,对于有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动脉硬化患者,脉搏异常的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心电图等进一步检查来明确诊断,因为外周血管疾病可能干扰脉搏的正常感知。
二、不同类型室性心律失常的特殊表现
(一)室性早搏
1.偶发室性早搏
多数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发现。但部分患者可能会有轻微的心悸,尤其是在注意力集中时更容易感觉到。对于儿童,偶发室性早搏可能是由于生理因素引起,如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密切观察其变化,因为儿童心脏处于发育阶段,偶尔的电活动异常可能会随身体发育而自行改善。
2.频发室性早搏
患者主观症状较为明显,心悸、胸闷等症状频繁出现,甚至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多个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ST段和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对于老年患者,频发室性早搏可能提示存在较严重的心脏基础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二)室性心动过速
1.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小于30秒,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头晕等症状,但症状相对较轻。心电图上表现为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心室率通常在100-250次/分。对于年轻、无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可能与运动、情绪激动等因素有关,去除这些诱因后可能会缓解。但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出现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需要警惕病情进展,因为这可能是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的信号。
2.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持续时间超过30秒,患者症状较为严重,可出现明显的胸闷、头晕、乏力,甚至可能出现晕厥、休克等表现。心电图上可见连续快速的宽大畸形QRS波群,心室率快且规则或略不规则。这种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威胁较大,需要立即进行处理。无论年龄大小,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都需要紧急就医,进行电复律等治疗措施。对于儿童,由于其心脏储备功能差,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可能很快导致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后果,需要争分夺秒进行救治。
(三)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1.心室扑动
患者病情危急,可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等表现,若不及时抢救,可在数分钟内死亡。心电图上表现为规则、宽大而振幅较大的波群,频率通常在200-250次/分。这种情况无论年龄、性别,都是极其危险的急诊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等急救措施。
2.心室颤动
是最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迅速出现意识丧失、呼吸骤停,若不及时抢救,几分钟内就会死亡。心电图上表现为波形、振幅与频率均极不规则的波动,无法识别QRS波群、ST段和T波。这是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的紧急情况,对于任何年龄段的患者都是生命的严重威胁,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抢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