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痛常见原因有牙龈炎(牙菌斑牙结石刺激、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吸烟女性孕期易加重)、牙周炎(牙龈炎发展而来、中老年高发女性更年期后男性酗酒易患)、智齿冠周炎(智齿萌出不全阻生、18-25岁青年多发经期女性易加重)、食物嵌塞(牙齿排列不整齐龋齿等致食物嵌入、无明显性别差异但特定生活方式者易发生)、全身性疾病(血液系统病内分泌病等致、血液系统病各年龄无差异糖尿病中老年常见女性更年期后关联明显);表现为牙龈外观及伴随症状不同;相关检查有口腔检查和血液检查;应对包括非药物干预(口腔清洁饮食调整)和就医治疗(针对病因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牙龈肿痛的常见原因
1.牙龈炎
病因及机制: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物长期堆积在牙龈边缘,引发牙龈的炎症反应。牙菌斑中的细菌会产生有害物质,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红肿、出血,进而出现肿痛症状。例如,长期不认真刷牙、口腔卫生状况差的人群易患牙龈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如果口腔清洁不到位,也会因食物残渣残留滋生细菌引发牙龈炎;成年人由于生活节奏快、口腔清洁不彻底等原因也是高发群体。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下,男性若有吸烟等不良习惯,会加重牙龈炎导致的肿痛情况,因为吸烟会影响口腔局部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使牙龈对细菌刺激的反应更敏感;女性在孕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会使原本存在的牙龈炎症状加重,这是因为孕期激素改变会影响牙龈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
2.牙周炎
病因及机制:牙周炎是由牙龈炎进一步发展而来,除了局部刺激物外,还与全身因素如免疫力下降等有关。牙周袋形成,牙周组织遭到破坏,会出现牙龈肿痛、牙齿松动等症状。牙周炎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但近年来随着口腔卫生意识的差异,年轻人也有发病趋势。例如,一些长期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并发牙周炎,且肿痛等症状可能更严重。
年龄与性别: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骨代谢发生改变,牙周组织支持能力下降,相对更容易患牙周炎且肿痛症状可能更明显;男性如果有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增加牙周炎的发病风险,进而导致牙龈肿痛。
3.智齿冠周炎
病因及机制: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炎症。食物残渣易嵌塞在智齿与周围牙龈之间,细菌滋生引发炎症,出现牙龈肿痛,严重时可伴有张口受限、面部肿胀等。智齿冠周炎多见于18-25岁的青年人群,这与智齿的萌出时间有关。不同性别在此处无明显差异,但如果智齿位置异常,女性在经期由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可能会使智齿冠周炎引发的牙龈肿痛症状加重。
年龄与性别:主要发生在智齿萌出的年龄段,即18岁以上人群,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经期,身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智齿冠周炎的影响,导致牙龈肿痛加剧。
4.食物嵌塞
病因及机制:进食时食物碎块嵌入牙齿邻接处,会压迫牙龈组织,引起牙龈的炎症和肿痛。比如,牙齿排列不整齐、有龋齿等情况容易导致食物嵌塞。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儿童如果牙齿发育不完善、排列不整齐,可能因吃黏性食物等导致食物嵌塞;成年人由于牙齿磨损、龋齿等问题也会出现食物嵌塞引发牙龈肿痛。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下,男性如果喜欢吃坚果等较硬且易嵌塞的食物,相对更容易发生食物嵌塞导致牙龈肿痛;女性如果有偏侧咀嚼等不良习惯,也可能增加食物嵌塞的概率,进而引发牙龈肿痛。
5.全身性疾病
病因及机制:一些全身性疾病也会表现为牙龈肿痛,如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等),由于异常细胞在牙龈组织浸润,会导致牙龈肿胀、出血、疼痛;内分泌紊乱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口腔内细菌容易滋生,引发牙龈炎症肿痛。对于儿童来说,如果患有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牙龈肿痛可能是疾病的早期表现之一,需要引起重视;成年人中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牙龈肿痛的发生率会升高。
年龄与性别:血液系统疾病在各个年龄都可能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糖尿病则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女性在更年期后患糖尿病的风险相对增加,可能会使牙龈肿痛与糖尿病的关联更明显。
二、牙龈肿痛的表现及相关检查
1.临床表现
牙龈外观:牙龈炎患者牙龈呈鲜红或暗红色,质地松软;牙周炎患者牙龈红肿,伴有牙周袋形成,严重时可探及牙周袋溢脓;智齿冠周炎患者智齿周围牙龈红肿,有盲袋形成;食物嵌塞导致的牙龈肿痛,可见嵌塞的食物及牙龈局部的红肿。不同病因导致的牙龈肿痛,牙龈的具体表现有一定差异,但都以红肿为主要特征。
伴随症状:智齿冠周炎可能伴有张口受限,炎症扩散时可出现面部肿胀;牙周炎患者可能有牙齿松动、咀嚼无力等症状;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牙龈肿痛可能伴有原发病的相关表现,如白血病患者可能有发热、贫血等表现,糖尿病患者可能有多饮、多食、多尿等表现。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伴随症状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白血病出现牙龈肿痛时,除了牙龈症状外,可能更易出现面色苍白等贫血表现;成年人糖尿病患者牙龈肿痛时,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可能相对明显。
2.相关检查
口腔检查:医生会用探针检查牙龈的探诊深度、是否有出血等情况,观察牙齿的排列、有无龋齿、智齿萌出情况等。对于儿童,口腔检查时要特别注意其配合度,可通过游戏等方式安抚儿童,准确进行检查;成年人则可以较为配合地进行详细的口腔局部检查。
血液检查:对于怀疑有全身性疾病导致牙龈肿痛的患者,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等检查。例如,白血病患者血常规中会有白细胞计数异常、异常细胞等表现;糖尿病患者血糖会高于正常范围。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血液检查时,儿童由于各项指标与成年人有差异,医生会更关注儿童血液指标的动态变化;成年人则依据常规的血液指标参考值进行判断。
三、牙龈肿痛的应对及预防
1.非药物干预
口腔清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关键,每天早晚正确刷牙,可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理牙齿邻接处的食物残渣。儿童需要家长帮助进行口腔清洁,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和儿童专用牙膏,耐心教导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成年人要坚持每天的口腔清洁,养成良好的习惯。
饮食调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会加重牙龈肿痛症状;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等,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牙龈组织的抵抗力。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饮食调整有所不同,儿童应避免食用过硬、过黏的食物,防止牙齿损伤和食物嵌塞;成年人如果有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应尽量戒除或减少,因为这些习惯会影响口腔健康,加重牙龈肿痛。
2.就医治疗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牙龈炎,需要进行洗牙治疗,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牙周炎患者除了洗牙外,可能还需要进行牙周刮治等治疗;智齿冠周炎需要局部冲洗上药,炎症消退后考虑拔除智齿;对于全身性疾病导致的牙龈肿痛,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法不同,儿童在进行洗牙等治疗时,要考虑其年龄小、配合度低等因素,可能需要在舒适化治疗下进行;成年人则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孕妇出现牙龈肿痛时,由于孕期的特殊性,不能随意使用药物治疗,主要通过加强口腔清洁等非药物方法缓解症状,待产后再进行系统治疗;老年人如果有牙龈肿痛,要注意其可能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在治疗牙龈肿痛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选择对其他疾病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