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不育的原因包括女性因素如排卵障碍(下丘脑、垂体、卵巢因素)、输卵管因素(堵塞粘连、手术史、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因素(炎、息肉、肌瘤);男性因素如精液异常(少精、无精、畸形率高)、生精功能障碍(内分泌、遗传)、免疫因素;男女双方共同因素如免疫、不明原因不孕、生活方式(女熬夜节食男吸烟酗酒高温)、年龄(女随龄降男40后精子质降)。
一、女性因素
(一)排卵障碍
1.下丘脑因素:下丘脑是调节排卵的重要中枢,某些疾病或异常可影响其功能导致排卵障碍。例如,下丘脑器质性病变(如肿瘤)、功能性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会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异常,进而影响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最终导致排卵异常。研究表明,长期精神应激状态下,女性体内会分泌过多皮质醇,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从而干扰排卵过程。
2.垂体因素:垂体病变可直接影响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和释放。垂体肿瘤会压迫垂体组织,影响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的正常分泌;垂体缺血性坏死(如席汉综合征,多由于产后大出血引起垂体缺血导致)也会导致垂体功能减退,影响排卵相关激素的分泌,引发排卵障碍。
3.卵巢因素:
先天性卵巢发育异常:如特纳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卵巢呈条索状,不能正常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也无法正常排卵。
卵巢器质性病变: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的引起排卵障碍的卵巢疾病,患者卵巢内存在多个小卵泡,但不能发育成熟排卵,同时伴有雄激素水平升高、胰岛素抵抗等表现。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遗传上可能存在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环境因素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加重病情,导致排卵异常。
卵巢早衰: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表现为闭经、雌激素水平低落、FSH水平升高,卵巢内卵泡耗竭或不能正常发育排卵。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等)、医源性因素(如放疗、化疗破坏卵巢组织)等都可能导致卵巢早衰。
(二)输卵管因素
1.输卵管堵塞或粘连:
炎症:盆腔炎是导致输卵管堵塞或粘连的主要原因,多由不洁性生活、宫腔操作(如人工流产、刮宫等)后感染引起。盆腔炎性渗出物会导致输卵管黏膜粘连、管腔堵塞,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以及受精卵的运输。例如,急性盆腔炎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转为慢性盆腔炎,就容易造成输卵管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手术史:盆腔手术史,如阑尾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可能引起盆腔粘连,累及输卵管,导致输卵管粘连、扭曲,影响其正常功能。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的子宫内膜可种植在输卵管上,引起输卵管粘连、堵塞,同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的免疫功能异常,也会影响输卵管的蠕动和拾卵功能,从而影响受孕。
(三)子宫内膜因素
1.子宫内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炎症,如细菌感染等,会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子宫内膜炎会使子宫内膜充血、水肿,炎性渗出物影响受精卵的着床,同时炎症还可能破坏子宫内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受精卵难以种植。
2.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可影响子宫内膜的形态和功能,息肉会占据宫腔内的空间,干扰受精卵的着床,同时息肉局部的炎症反应也不利于胚胎的种植。研究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妊娠率明显低于正常女性,且息肉越大,对妊娠的影响越明显。
3.子宫黏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向宫腔内生长,改变了宫腔内的环境,影响受精卵的着床,同时肌瘤可能压迫周围的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血供不足,影响胚胎发育。
二、男性因素
(一)精液异常
1.少精子症:精液中精子数量低于正常范围。多种因素可导致少精子症,如精索静脉曲张,会使阴囊内温度升高,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导致精子数量减少;内分泌异常,如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等,会影响睾丸的生精过程;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农药、重金属等)、长期高温环境工作(如司机、锅炉工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也会抑制睾丸的生精功能,引起精子数量减少。
2.无精子症:分为梗阻性无精子症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梗阻性无精子症是由于输精管道梗阻,精子无法排出,常见原因包括附睾炎、输精管结扎术后等引起的输精管道梗阻;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是睾丸本身生精功能障碍,如克氏综合征(染色体核型为47,XXY)患者,睾丸生精功能严重受损,不能产生精子。
3.精子畸形率高:正常形态的精子比例低于正常范围。某些疾病(如精索静脉曲张、附睾炎等)、环境因素(如辐射、化学毒物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都可能导致精子畸形率升高。畸形精子会影响其受精能力,即使与卵子结合,也可能导致胚胎发育异常等问题。
(二)生精功能障碍
1.内分泌因素: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功能异常可影响生精功能。垂体瘤可分泌异常的促性腺激素,影响睾丸的生精;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减退等内分泌疾病,也会通过影响性激素的分泌,间接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
2.遗传因素:某些遗传疾病可导致生精功能障碍,如Y染色体微缺失,会影响精子的发生过程;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克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疾病,也会使睾丸生精功能受损。
(三)免疫因素
男性自身免疫可影响生育,体内产生抗精子抗体,会导致精子凝集、制动,从而影响精子的活力和受精能力。例如,附睾炎、睾丸炎等生殖系统炎症可诱发自身免疫反应,产生抗精子抗体,破坏精子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三、男女双方共同因素
(一)免疫因素
1.同种免疫:精子、精浆作为抗原物质,被女性生殖道吸收后,女方体内产生抗精子抗体,使精子凝集或制动,影响精子与卵子的结合。据统计,在不孕不育夫妇中,约10%-30%存在抗精子抗体阳性的情况。
2.自身免疫:男性自身免疫反应产生抗精子抗体,同样会影响精子的功能和受精能力。自身免疫性睾丸炎等疾病可导致自身抗精子抗体的产生。
(二)不明原因不孕
约有10%-15%的不孕不育夫妇经过详细的检查,未能发现明确的病因,称为不明原因不孕。其发生机制可能涉及多种尚未明确的因素,如潜在的免疫因素、卵子质量异常、胚胎着床相关的微小异常等。目前认为可能与女方的卵子质量、输卵管的微环境、男方的精子功能的微小异常以及双方之间的免疫调节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生活方式因素
1.女性: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节律,导致内分泌紊乱,影响排卵;过度节食、营养不良会使身体处于低雌激素状态,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和排卵,进而影响受孕。例如,过度节食的女性可能出现闭经等排卵障碍的表现。
2.男性:长期吸烟、酗酒会损害精子的质量和数量,增加精子畸形率。吸烟产生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酗酒会导致睾丸生精上皮受损,影响精子的生成和发育。此外,长期高温环境接触(如泡热水澡时间过长、长期穿紧身裤等)会使阴囊温度升高,不利于精子的生成和存活。
(四)年龄因素
1.女性:女性的生育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25-30岁是女性生育的最佳时期,35岁以后,卵巢功能开始明显衰退,卵子质量下降,染色体异常的概率增加,同时子宫内膜容受性也降低,不孕的发生率明显升高。40岁以后,女性的生育能力进一步下降,自然受孕难度大幅增加,且妊娠后流产、胎儿畸形等风险也显著升高。
2.男性:男性的生育能力随年龄增长也会有所下降,但相对女性来说,下降速度较慢。一般40岁以后,男性的精子质量可能逐渐下降,如精子数量减少、活力降低、畸形率升高等,从而影响受孕的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