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衰防治原则是期识别与紧急处理、控制基础疾病与诱因、调整生活方式与饮食等。

1、早期识别与紧急处理
急性心衰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双下肢水肿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时,可松开衣领、保持环境通风,避免患者情绪激动或过度活动,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2、控制基础疾病与诱因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律失常等是急性心衰的常见诱因。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对于冠心病患者,需规范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调脂药;心律失常患者应按时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此外,需避免感染、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可能诱发心衰的因素。
3、调整生活方式与饮食
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量<3克),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盐食物。限制液体摄入(每日1500-2000毫升),防止体液潴留。戒烟限酒,酒精摄入量男性<25克/日、女性<15克/日。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控制体重,BMI维持在18.5-24.9kg/m2,减少肥胖对心脏的压力。
另外,对于严重急性心衰患者,若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机械辅助装置(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心脏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