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痛便血可能是肠道感染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结直肠肿瘤、血管性病变等引起的。

1.肠道感染性疾病
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属感染引发,典型表现为腹痛、黏液脓血便,每日排便次数可达10~20次,伴有里急后重感。研究显示,志贺菌毒素可破坏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阿米巴痢疾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所致,粪便呈暗红色果酱样,含黏液及坏死组织,原虫可侵入肠壁形成溃疡。
2.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始于直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结肠镜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形成,病理检查显示隐窝脓肿及隐窝结构扭曲。克罗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但以回肠末端及右半结肠多见,典型表现为腹痛、腹泻、体重下降,肠镜可见纵行溃疡及鹅卵石样改变。
3.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癌早期可无症状,进展期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腹痛及腹部肿块。研究显示,左半结肠癌以肠梗阻、便血为主,右半结肠癌则以贫血、腹部包块为特征。结直肠息肉中,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可达5%~40%,绒毛状腺瘤癌变风险更高。
4.血管性病变
缺血性肠病多见于老年人,常由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随后出现血便,严重者可发生肠坏死。血管畸形包括动静脉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症等,可因黏膜下血管破裂导致无痛性便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