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的评估分期、局部护理、营养支持、感染预防处理及老人特殊护理要点,通过评估分期了解褥疮状况,采取减压、清洁等局部护理,保证营养摄入,预防感染并关注老人心理,以促进褥疮康复及老人整体健康。
一、褥疮的评估与分期
1.评估方法:通过视诊等方式观察褥疮的部位、大小、深度、创面情况等。例如观察受压部位皮肤的颜色、有无破损、渗液等情况。对于老人来说,要特别注意长期卧床易受压的部位,如骶尾部、足跟、髋部等。
2.分期情况
Ⅰ期: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或麻木,皮肤完整,但颜色改变,如呈现暗红色。这是褥疮的初期阶段,若能及时干预,可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Ⅱ期:表皮或真皮部分受损,表现为浅表溃疡,创面呈粉红色,有渗出。此阶段需要加强护理,防止感染加重。
Ⅲ期:全层皮肤缺失,累及皮下组织,但尚未穿透筋膜,创面可看到脂肪组织。
Ⅳ期:全层皮肤及组织缺失,包括肌肉、骨骼等,创面可深及骨面,有坏死组织或焦痂。
二、局部护理措施
1.减压处理
体位调整:定时为老人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病情允许时可适当增加翻身频率。翻身时要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对于骶尾部受压部位,可使用软枕等将其架空,减少压力。例如使用气垫床,气垫床通过交替充气和放气,使老人身体受压部位不断变化,降低局部压力。
使用减压装置:可使用减压坐垫、减压床垫等。减压坐垫适用于长期坐立的老人,能分散臀部压力;减压床垫则针对卧床老人,均匀分布身体重量。
2.创面清洁
轻度创面:对于Ⅰ期或Ⅱ期的浅表创面,可使用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创面,去除分泌物等。生理盐水清洁不会对创面造成刺激,能保持创面清洁,促进愈合。
中重度创面:当创面有较多渗液或感染迹象时,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清洁处理。可能会使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消毒,但要注意碘伏的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对老人皮肤造成过度刺激。在清洁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创面感染加重。
三、营养支持
1.蛋白质摄入:老人需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可通过摄入蛋类、鱼类、瘦肉、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例如每天可食用一定量的鸡蛋、鱼肉等,以促进褥疮创面的愈合。
2.维生素摄入:维生素C、维生素E等对皮肤修复有帮助。维生素C可以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老人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菠菜等,以获取足够的维生素。
3.热量摄入:保证老人摄入足够的热量,维持身体正常代谢。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活动量等,合理安排饮食,可选择易消化、高热量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牛奶等,确保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来支持褥疮的修复。
四、感染预防与处理
1.感染预防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对老人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房间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较为适宜,这样的环境有利于老人的康复,也能减少细菌滋生。
注意个人卫生:定期为老人擦拭身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特别是对于容易出汗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等,要及时清洁,防止汗液刺激皮肤引发感染。
2.感染处理:若褥疮出现感染迹象,如创面红肿加重、有脓性分泌物、发热等,应及时送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感染情况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但要严格遵循医嘱,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感染创面的观察和护理,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应的处理。
五、特殊人群(老人)的温馨提示
老人长期卧床,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护理褥疮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动作轻柔。家属或护理人员要定期检查老人皮肤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同时,要关注老人的心理状态,长期卧床和患有褥疮可能会使老人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家人要多与老人沟通交流,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帮助老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