痣通常形状规则、颜色均匀且生长缓慢恶变风险较低,可通过皮肤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黑色素瘤形状多不规则、颜色不均匀且生长速度快恶变风险高,皮肤镜可初步怀疑其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若发现皮肤痣有异常变化应及时就医。
一、外观表现
1.痣
形状:通常形状规则,多为圆形或椭圆形。例如普通的交界痣,边界清晰,边缘整齐。不同类型的痣大小不一,小的可能如针尖般,大的直径可能达数厘米。
颜色:颜色相对均匀,常见颜色有棕色、黑色、褐色等,也有少数痣呈现蓝色、红色等特殊颜色,但一般颜色范围较局限。不同年龄人群的痣外观可能有差异,儿童的痣颜色可能相对较浅,随着年龄增长,部分痣颜色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但总体仍保持相对均匀。
2.黑色素瘤
形状:形状多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边缘可呈锯齿状、模糊不清等。大小方面,可能在短期内迅速增大,有的黑色素瘤直径可能大于6毫米(ABCDE原则中的A:不对称,asymmetry,痣的一半与另一半看起来不对称)。
颜色:颜色不均匀,可在棕色、黑色基础上掺杂红色、白色、蓝色等多种颜色,且颜色深浅不一。不同性别人群黑色素瘤外观可能无本质差异,但男性和女性好发部位不同可能导致外观呈现略有不同,比如男性好发于背部等部位,女性好发于腿部等部位,外观受部位影响。
二、生长速度
1.痣
一般生长速度缓慢,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内大小、形状等变化不明显。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户外工作者,由于紫外线暴露,痣的生长速度可能相对稍快,但总体仍处于较为缓慢的变化进程中。儿童时期的痣生长速度相对儿童自身发育阶段而言较为稳定,到成年后基本趋于稳定状态。
2.黑色素瘤
生长速度较快,可在几周或几个月内迅速增大、增厚等。比如原本较小的痣,短时间内明显变大,或者原有痣的形态在短时间内发生显著改变。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可能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等因素,黑色素瘤生长速度相对可能有一定特点,但总体是快速生长的趋势。
三、恶变风险
1.痣
大多数痣是良性的,恶变风险较低。但一些特殊情况的痣恶变风险会增加,比如长期受到摩擦的部位的痣(如手掌、足底、腰部等易受摩擦的部位的痣),由于长期受到机械刺激,恶变风险相对增高。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暴晒、频繁摩擦等)的人群,其痣的恶变风险相对更高。对于有家族痣相关疾病史的人群,其痣的恶变风险也会高于普通人群。
2.黑色素瘤
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恶变风险相对痣来说高很多。如果发现痣出现短期内迅速变化(如快速增大、颜色不均匀加重、出现瘙痒、破溃等),则高度怀疑有恶变可能。不同性别方面,虽然总体发病率有差异,但一旦发生黑色素瘤,其对健康的威胁是相似的。对于有皮肤癌家族史的人群,属于黑色素瘤的高危人群,需要更加密切监测皮肤状况。
四、医学检查区别
1.痣
皮肤镜检查:在皮肤镜下,痣的结构相对规则,如交界痣在皮肤镜下可见均匀分布的色素网络等特征。通过皮肤镜检查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痣的良恶性倾向,对于普通人群定期进行皮肤镜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痣的异常变化。
组织病理学检查:当需要明确痣的性质时,可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取部分痣组织进行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等,一般痣的细胞形态规则,排列有序。对于儿童来说,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减少对儿童皮肤的损伤,同时要向家长充分解释检查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
2.黑色素瘤
皮肤镜检查:皮肤镜下黑色素瘤多表现为不对称、边界不规则、颜色不均匀、直径大于6毫米、伴有多种颜色等特征(ABCDE原则相关表现)。通过皮肤镜检查可以初步怀疑黑色素瘤,但最终确诊需要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黑色素瘤在组织病理学下可见异型的黑色素细胞,细胞排列紊乱,有核分裂象等恶性特征。对于怀疑黑色素瘤的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在不同年龄患者中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时,要根据患者年龄调整检查的操作和后续处理,比如儿童患者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等因素对检查结果解读的影响。
如果发现皮肤上新出现的痣或原有痣出现上述异常变化,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相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