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原因包括遗传、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疾病、药物副作用、不良生活方式;非药物干预有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医疗干预有药物治疗(分雄激素性脱发、斑秃、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脱发等情况)和植发手术;不同人群儿童、女性、老年人有各自特殊注意事项如儿童与营养、头皮感染相关,女性与内分泌等有关,老年人与机体老化等有关。
一、明确脱发原因
遗传因素:雄激素性脱发较为常见,受遗传和雄激素影响,男性和女性表现有所不同,男性多为发际线后移、头顶秃发,女性则多为头顶头发稀疏。有家族脱发史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出现严重脱发。
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毛发生长周期,导致头发脱落增多;产后女性由于激素水平急剧变化,也可能出现脱发,一般在产后6-9个月会逐渐恢复,但严重时也需关注调理。
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维生素B族(如B2、B6、B12等)、铁、锌等营养素会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例如长期节食、素食者若饮食搭配不合理,容易出现蛋白质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从而引发脱发。
疾病因素: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斑秃,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毛囊导致头发突然大片脱落;某些慢性疾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能伴随脱发症状。
药物副作用:某些化疗药物在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影响正常细胞包括毛囊细胞的生长,导致脱发;一些抗抑郁药、降压药等也可能有导致脱发的副作用。
不良生活方式: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和毛囊的正常代谢;过度烫染头发,使用刺激性强的染发剂、烫发剂,会损伤发质和毛囊,导致脱发加重;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会使毛囊收缩,影响头发的生长。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调整饮食: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可根据体重计算,一般每公斤体重1-1.5克;多吃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绿叶蔬菜等;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像动物肝脏、红枣、菠菜等的摄入;补充锌元素,可食用坚果(如核桃、杏仁)、贝类等。
改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的充足睡眠,晚上尽量在11点前入睡,让身体各器官得到良好的休息,有利于毛囊的修复和头发的生长。
减少烫染:尽量避免频繁烫染头发,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洗护产品,洗头时水温不宜过高,一般30-35℃较为适宜,轻轻按摩头皮促进血液循环,但不要用力搔抓头皮。
缓解压力:可通过运动、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运动方面,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头皮的营养供应;冥想和瑜伽能帮助放松身心,调节内分泌。
三、医疗干预方法
药物治疗:
雄激素性脱发:男性可选用非那雄胺,它能抑制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从而减少对毛囊的损伤,但孕妇及备孕男性禁用;女性可选用螺内酯等药物,不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可能出现的月经紊乱等副作用。
斑秃:对于轻中度斑秃,可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如米诺地尔,它能刺激毛囊生长;病情严重者可考虑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
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脱发:主要是治疗原发病,补充甲状腺素,随着甲状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脱发情况也会有所改善。
植发手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脱发情况稳定的人群。通过提取自身后枕部健康的毛囊,经过特殊处理后移植到脱发区域,从而改善脱发外观,但手术有一定风险,如感染、毛囊成活率低等,需谨慎选择,并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脱发多与营养不良、头皮感染等有关。如果是营养不良导致,要保证均衡饮食,不挑食、不偏食;头皮感染引起的脱发,要注意头部清洁,及时治疗头皮炎症,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儿童洗护产品时过于用力刺激头皮。
女性:女性脱发需注意与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等的关系,产后脱发一般可自行恢复,但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使用药物治疗时要特别关注药物对月经等生殖系统的影响,严格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
老年人:老年人脱发可能与机体老化、代谢减缓等有关,除了上述一般措施外,要注意避免使用对毛囊刺激大的产品,可选择温和的洗护方式,同时关注是否有慢性疾病影响头发健康,定期进行全面体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