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的相关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某些类型脱发具遗传倾向如雄激素性脱发且不同性别表现不同)、内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异常及雄激素水平异常可致脱发不同年龄易受影响)、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及维生素缺乏不同年龄段易因营养不良脱发)、疾病因素(脂溢性皮炎破坏毛囊结构致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攻击毛囊致脱发不同人群可患病)、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化疗药等有脱发副作用不同药物机制不同长期用药者需关注)、精神因素(长期精神压力大等致激素失衡等影响毛囊血液供应不同人群易受影响)。
某些类型的脱发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雄激素性脱发。如果家族中有脱发的遗传史,个体发生严重脱发的风险会增加。研究表明,雄激素性脱发与染色体上特定基因的突变或表达异常相关,这种遗传因素会影响毛囊对雄激素的敏感性,导致毛囊逐渐萎缩,头发变细、变少,最终出现严重脱发。不同性别受遗传因素影响的表现有所不同,男性可能表现为发际线后移、头顶脱发,女性则可能表现为头顶部头发稀疏等。
内分泌失调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激素对毛发生长起着重要作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新陈代谢,导致毛囊生长周期延长,毛发进入休止期的比例增加,从而引起脱发,严重时可出现弥漫性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机体代谢亢进,也可能影响毛囊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脱发。
雄激素水平异常:雄激素在脱发的发生中起到关键作用。男性体内雄激素主要是睾酮,在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二氢睾酮,二氢睾酮会使毛囊微小化,头发逐渐变细、变短,最终脱落。女性体内也有雄激素分泌,当雄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时,如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也可能出现雄激素性脱发,表现为头发稀疏、脱落等。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受到内分泌失调的影响,青春期后雄激素水平变化较大,更容易出现因雄激素相关的脱发问题。
营养不良
蛋白质缺乏: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是一种蛋白质。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机体缺乏合成角蛋白的原料,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和维持,使头发变得干燥、脆弱,容易断裂和脱落,严重时可出现严重脱发。例如,长期素食且蛋白质摄入不均衡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族对头发的生长至关重要,尤其是维生素B7(生物素)、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缺乏维生素B7会影响毛囊细胞的代谢,导致头发脆弱易断;缺乏维生素B2和B6可能影响头发的正常色素合成和毛囊的营养供应,从而引起脱发。维生素A缺乏时,也会影响皮肤和毛发的正常功能,导致头发干燥、脱落。不同年龄段对营养的需求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需求较高,若营养不良更容易出现脱发问题;成年人如果长期饮食不均衡,也会因营养不良导致脱发。
疾病因素
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头皮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炎症会破坏毛囊周围的正常结构和环境,影响毛囊的生长功能,导致头发脱落。患者头皮会出现红斑、油腻性鳞屑,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脱发,严重时脱发较为明显。这种疾病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且与皮脂腺分泌旺盛等因素相关。
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皮肤和毛发,导致脱发。自身抗体攻击毛囊等组织,影响毛囊的正常生长周期,引起脱发,脱发形式多样,可能是弥漫性脱发等。患者除了脱发外,还可能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等其他症状,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可能患病。
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能会引起脱发的副作用。例如,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快速分裂的毛囊细胞产生影响,导致大量脱发,这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一些抗抑郁药、降压药等也可能引起脱发。不同药物引起脱发的机制不同,化疗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毛囊细胞的增殖来导致脱发;而一些药物可能通过影响内分泌等途径引起脱发。使用这些药物的患者,尤其是长期用药的患者,需要密切关注是否出现脱发等副作用。
精神因素
长期的精神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会影响机体的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功能,进而影响毛囊的生长。例如,精神压力可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这些物质会收缩头皮血管,影响毛囊的血液供应,使毛囊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导致头发脱落。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的人群,如学生、职场压力大的成年人等,更容易出现严重脱发的情况,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受到精神因素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