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是常见毛发疾病,正常头发生长脱落动态平衡被打破时形成。分类有雄激素性脱发(男性常见前额发际线后移、头顶稀疏,与雄激素和遗传有关)、斑秃(突然局限性脱发,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休止期脱发(多由应激因素引起大量头发同时脱落);诊断通过体格检查、毛发镜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有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毛发移植)和药物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男性用非那雄胺、女性用螺内酯,斑秃轻中度外用糖皮质激素、重或反复发作用系统用糖皮质激素等),特殊人群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女性脱发需特殊处理。
脱发是一种常见的毛发疾病,指头发脱落的现象。正常情况下,头发的生长和脱落处于动态平衡中,每天有一定数量的头发自然脱落,同时也有新头发生长。但当头发脱落数量明显增多,超出正常的代谢范围,或者头发的生长周期出现异常改变时,就形成了脱发疾病。
一、脱发的分类及特点
雄激素性脱发:
特点:在男性中较为常见,通常表现为前额发际线后移,头顶头发逐渐稀疏。女性患者症状相对较轻,多为头顶头发弥漫性稀疏。其发生与雄激素水平有关,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更容易发病。男性体内雄激素中的双氢睾酮会影响毛囊,导致毛囊微小化,头发逐渐变细、变短,最终脱落。
年龄性别因素:多见于青春期后男性,女性也可发病,一般在青春期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可能增加。
斑秃:
特点: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脱发,患处头皮正常,无炎症、鳞屑等表现。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包括儿童和成年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患者体内免疫系统攻击毛囊,导致头发突然脱落。脱发区边界清晰,呈圆形或椭圆形,小的斑秃可能在几个月内自行恢复,但大面积斑秃恢复时间较长,且有复发可能。
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儿童斑秃相对常见,可能与儿童自身免疫调节尚未完全成熟等因素有关。
休止期脱发:
特点:多由应激因素引起,如重大手术、严重感染、高热、产后、严重营养不良等。头发进入休止期的比例增加,导致大量头发同时脱落。通常在应激因素去除后,头发会逐渐恢复生长,但需要一定时间。脱发数量较多,可呈弥漫性。
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均可发生,性别差异不明显。产后女性由于身体经历重大应激(分娩),是休止期脱发的高发人群;手术后患者也可能因手术创伤等应激因素引发休止期脱发。
二、脱发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观察脱发区域的头皮情况、头发的形态等,初步判断脱发的类型。例如,雄激素性脱发患者可看到前额发际线后移和头顶头发稀疏的典型表现;斑秃患者能发现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脱发区,头皮正常。
毛发镜检查:通过毛发镜可以更细致地观察毛发的形态、毛囊单位等情况。在雄激素性脱发中,可看到毛发直径变小、毳毛增多等表现;斑秃患者可发现毛囊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等免疫相关表现;休止期脱发则能看到较多处于休止期的头发。
实验室检查:可能包括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性激素水平等检查。例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导致休止期脱发等情况,通过检查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辅助诊断;雄激素性脱发患者可能存在性激素水平的异常改变。
三、脱发的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
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休止期脱发,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非常重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激素水平的稳定,均衡饮食能提供头发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等)、矿物质(锌、铁等)。对于雄激素性脱发患者,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也有助于病情的控制。
毛发移植: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雄激素性脱发患者,毛发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将后枕部健康的毛囊移植到脱发区域,使其重新生长头发。但毛发移植需要选择合适的患者,并且术后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同时要注意移植区域的护理。
药物治疗:
雄激素性脱发:男性患者可使用非那雄胺等药物,它可以抑制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从而缓解毛囊微小化。女性患者可使用螺内酯等药物,通过抗雄激素作用来治疗脱发。这些药物需要长期使用才能看到较好的效果,并且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非那雄胺可能引起男性乳房发育等,使用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斑秃:对于轻中度斑秃,可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如卤米松乳膏等,通过抗炎作用促进毛发再生。对于病情较重或反复发作的斑秃,可能会使用系统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但需要密切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等问题。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脱发需要特别谨慎处理。儿童斑秃多为自限性,但也需要及时就医,避免盲目使用成人药物。对于儿童休止期脱发,主要是积极寻找和处理可能的应激因素,如调整儿童的营养状况、处理可能存在的感染等情况。孕妇及哺乳期女性出现脱发问题时,需要充分评估药物等治疗手段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优先考虑非药物的生活方式调整等方法,如保证孕妇营养均衡、缓解哺乳期女性的精神压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