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脱发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致雄激素性脱发等、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和雄激素水平变化、营养不良如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疾病因素如脂溢性皮炎和斑秃、药物副作用如化疗药物和抗抑郁药物、不良生活方式如过度烫染、长期熬夜和精神压力过大、环境因素及年龄因素等。
一、遗传因素
相关情况:遗传因素是导致经常脱发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果家族中有脱发的遗传史,那么个体发生脱发的概率会相对较高。例如,雄激素性脱发就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相关的疾病,其遗传特征需要在雄激素的作用下才会表现出来。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受到遗传因素影响而出现脱发情况,男性可能更多表现为脂溢性脱发,女性脱发表现可能相对较温和,但也会有头发逐渐稀疏等表现。
二、内分泌失调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身体的新陈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头发的生长周期,导致头发生长缓慢、脱落增加;而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身体代谢过于旺盛,也可能干扰头发的正常生长,引起脱发。例如,临床研究发现,约有1/3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会出现毛发脱落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发干燥、稀疏、易折断等。
雄激素水平变化:雄激素在脱发的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男性而言,体内雄激素水平正常情况下维持着头发的正常生长,但如果雄激素分泌过多,会在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双氢睾酮,双氢睾酮会使毛囊缩小,毛囊生长期缩短,最终导致头发逐渐变细、变软,头发数量减少。女性体内也有雄激素分泌,当雄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时,也可能出现脱发情况,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雄激素水平升高,进而出现脱发症状,表现为头顶头发稀疏。
三、营养不良
蛋白质缺乏: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属于蛋白质的一种。如果日常饮食中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角蛋白的合成,导致头发脆弱、易断裂、脱落增加。例如,长期素食且蛋白质摄入不均衡的人群,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摄入1-1.5克蛋白质,以保证身体正常的蛋白质需求来维持头发健康。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族对头发的生长至关重要,尤其是维生素B7(生物素)、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缺乏维生素B7会影响头发角质蛋白的合成,导致头发变脆、易脱落;维生素B2缺乏可能影响头皮的正常代谢;维生素B6缺乏会干扰色氨酸代谢,进而影响头发的生长。例如,长期酗酒的人容易出现维生素B族缺乏,从而引发脱发。另外,维生素D缺乏也可能与脱发有关,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受体在毛囊中存在,维生素D缺乏可能影响毛囊的生长周期。
微量元素缺乏:铁、锌等微量元素对头发健康也很重要。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减少,影响氧气的运输,使毛囊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从而影响头发的生长;缺锌会影响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包括毛囊细胞的生长,导致头发生长缓慢、易脱落。例如,女性月经量过多、节食减肥的人群容易出现缺铁性脱发;而一些胃肠道疾病患者可能会影响锌的吸收,导致缺锌性脱发。
四、疾病因素
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皮。患脂溢性皮炎时,头皮部位的皮脂腺分泌旺盛,会引起头皮炎症反应,破坏毛囊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头发脱落。患者通常伴有头皮瘙痒、红斑、油腻性鳞屑等症状。研究显示,约80%的脂溢性皮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情况。
斑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毛囊,导致毛囊突然进入休止期,头发成片脱落,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脱发斑。斑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从儿童到老年人都可能发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部分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等。
五、药物副作用
化疗药物:一些用于治疗癌症的化疗药物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同时,也会对正常增殖较快的细胞产生影响,毛囊细胞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使用化疗药物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脱发的副作用。不同的化疗药物引起脱发的程度和时间有所不同,一般在化疗开始后的1-3周左右开始出现脱发,而且可能是全头性脱发,但在化疗结束后,头发通常会逐渐再生。
抗抑郁药物:某些抗抑郁药物也可能导致脱发副作用。例如,一些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可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等途径干扰毛囊的正常生长周期,引起脱发。不过,药物引起的脱发情况个体差异较大,并不是所有使用这些药物的患者都会出现脱发。
六、不良生活方式
过度烫染:频繁地烫发、染发会对头发造成损伤。烫发剂和染发剂中的化学物质会破坏头发的角质蛋白结构,使头发变得干燥、脆弱,容易断裂和脱落。例如,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等化学物质可能会引起头皮过敏反应,进而影响毛囊健康,导致脱发。一般建议每年烫染头发的次数不超过2-3次,并且选择正规的、刺激性较小的产品。
长期熬夜: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内分泌功能。人体的激素分泌、细胞修复等过程都有其规律的昼夜节律,熬夜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毛囊的正常生长周期,使头发进入休止期的比例增加,从而引起脱发。研究发现,长期熬夜的人群脱发发生率比作息规律的人群要高。
精神压力过大: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如皮质醇等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升高会干扰毛囊的生长周期,导致头发脱落增加。例如,一些面临重大生活事件、工作压力巨大的人群,容易出现明显的脱发情况。精神压力过大还可能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对毛囊的调节,进一步加重脱发问题。
七、其他因素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空气中含有过多的粉尘、重金属等污染物,会附着在头皮上,影响毛囊的正常呼吸和代谢,导致头发脱落。另外,过度暴晒也会损伤头发,使头发干燥、断裂,增加脱发风险。例如,长期在工业区工作的人群,由于接触较多污染物,脱发概率可能相对较高;夏季长时间在户外活动且不采取防护措施的人,头发受到紫外线损伤的风险增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逐渐衰退,毛囊的生长能力也会下降。老年人的头发往往会变得稀疏、细软,脱发情况相对较为常见。一般从30岁左右开始,头发的生长速度会逐渐减慢,毛囊数量也会有所减少,这是正常的生理衰老表现,但如果同时伴有其他异常因素,脱发情况可能会更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