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相关因素包括遗传因素(雄激素性脱发具遗传倾向相关基因突变或多态性影响)、年龄性别影响(男性青春期后渐现雄激素性脱发随年龄加重,女性各年龄段可发病症状相对轻)、内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异常影响毛囊生长,性激素水平变化在特殊时期致脱发)、营养不良(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影响头发正常生长)、疾病因素(脂溢性皮炎破坏毛囊微环境致脱发,斑秃是自身免疫攻击毛囊,其他慢性疾病如红斑狼疮、贫血、糖尿病也可引起)、药物副作用(化疗药物等对毛囊细胞有毒性,其他药物也可能致脱发)、不良生活方式(过度烫染损伤头发,长期熬夜打乱生物钟致脱发,精神压力大使皮质醇升高影响毛囊生长)。
相关情况:雄激素性脱发是较为常见的脱发类型,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脱发的遗传史,那么个体患雄激素性脱发的概率会显著增加。研究表明,雄激素受体基因等相关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与雄激素性脱发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男性患者中,雄激素会与毛囊细胞内的雄激素受体结合,影响毛囊的生长周期,导致毛囊逐渐萎缩,头发变细、变软,最终脱落。女性也可能受遗传因素影响出现脱发,只是表现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如头发整体稀疏等。
年龄性别影响:在男性中,雄激素性脱发通常在青春期后逐渐显现,随着年龄增长,脱发情况可能会加重。女性的雄激素性脱发可发生在青春期后至更年期的不同年龄段,一般症状相对男性较轻,但也会对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内分泌失调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激素对头发的生长周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会影响毛囊的生长,导致头发生长缓慢、稀疏,甚至出现脱发。而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机体代谢亢进,也可能引起脱发。例如,临床研究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中约有30%-4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表现。
性激素水平变化:女性在孕期、产后以及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性激素水平会发生较大变化。孕期时,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头发脱落速度减慢,但产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可能导致大量脱发,一般在产后6-9个月会逐渐恢复。更年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雄激素相对占优势,也容易出现脱发。男性随着年龄增长,雄激素水平会有一定波动,也可能影响头发的生长状态。
营养不良
蛋白质缺乏: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如果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和修复,导致头发脆弱、易断裂、脱落。例如,一些节食减肥的人群,如果饮食中蛋白质含量过低,就容易出现脱发情况。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族对头发的健康至关重要,尤其是维生素B7(生物素)、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缺乏维生素B7会影响头发角质的形成,导致头发干燥、易断裂;缺乏维生素B2和B6可能影响头发的正常代谢,引起脱发。维生素A缺乏时,也会导致头皮油脂分泌异常,影响毛囊的正常功能,进而引起脱发。例如,长期素食者如果不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就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相关的脱发。
矿物质缺乏:铁、锌等矿物质缺乏也会导致脱发。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血红蛋白负责携带氧气供应毛囊,如果缺铁导致缺铁性贫血,毛囊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就会影响头发的生长,出现脱发。锌参与人体内多种酶的合成,对毛囊的生长和修复有重要作用,缺锌会影响毛囊的正常代谢,导致脱发。例如,孕妇如果缺铁、锌等矿物质,不仅自身可能出现脱发,还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同时导致新生儿头发稀疏等问题。
疾病因素
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头皮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患者头皮会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头皮油腻、脱屑,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脱发。这是因为脂溢性皮炎会破坏毛囊周围的微环境,影响毛囊的生长,导致毛囊萎缩,头发逐渐脱落。研究发现,约80%的脂溢性皮炎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脱发症状。
斑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毛囊有关,导致毛囊突然进入休止期,出现片状脱发。斑秃的脱发区域通常边界清晰,可单发或多发。例如,一些儿童或青少年可能会突然发现头部出现一块或几块圆形或椭圆形的脱发区,脱发区皮肤光滑,无炎症表现。
其他疾病:一些慢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贫血、糖尿病等也可能引起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包括毛囊,导致脱发;贫血患者由于血液携氧能力下降,毛囊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供应,会出现脱发;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进而影响毛囊的营养供应,导致脱发。
药物副作用
化疗药物:许多化疗药物在治疗癌症的同时,会对毛囊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脱发。这是因为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抑制毛囊细胞的正常分裂和生长。例如,使用阿霉素、紫杉醇等化疗药物的患者,几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一般在化疗开始后的1-3周内逐渐显现,停药后头发可能会逐渐恢复生长,但恢复时间和程度因人而异。
其他药物:一些抗抑郁药、降压药等也可能引起脱发副作用。例如,某些抗抑郁药物可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或内分泌系统,间接导致脱发;一些降压药可能影响血液循环,使毛囊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从而引起脱发。但不同药物引起脱发的机制和发生率有所不同,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脱发情况,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评估是否与药物副作用有关。
不良生活方式
过度烫染:频繁烫染头发会对头发造成损伤。烫发剂中的化学物质会破坏头发的角质结构,使头发变得干燥、脆弱,容易断裂和脱落;染发剂中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刺激头皮,导致头皮炎症,影响毛囊的正常功能,长期过度烫染还可能导致头发颜色改变、发质变差,进而引起脱发。例如,一些经常去美发店频繁烫染头发的人群,往往更容易出现头发问题。
长期熬夜: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和身体的正常代谢。内分泌失调会进一步影响毛囊的生长周期,导致头发脱落。例如,熬夜会使体内激素分泌紊乱,雄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可能诱发雄激素性脱发,尤其是本身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长期熬夜会加重脱发症状。
精神压力过大: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应激激素,如皮质醇等。皮质醇水平升高会影响毛囊的生长,导致头发进入休止期,引起脱发。例如,一些面临重大考试、工作压力大的人群,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的脱发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