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是近视度数达一定程度的情况其致盲性眼底病变有视网膜脱离(眼轴延长致视网膜易裂孔脱离)、黄斑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等致视力受影响)、脉络膜新生血管(易破裂出血损视力),儿童期高度近视眼轴增长快眼底病变进展快需监测,成年高度近视因外伤等及基础病加重风险,并非所有高度近视致盲但为重要危险因素,定期眼科检查早期干预可降低致盲风险。
一、高度近视的定义与范围
近视度数≥600度被定义为高度近视,此类近视患者相较于低度近视者,发生眼底病变的风险显著升高,而严重的眼底病变是导致失明的重要原因。
二、高度近视相关致盲性眼底病变
1.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时,眼轴延长,视网膜变得菲薄且周边部视网膜易出现变性区、格子样变性等,这些病变区域的视网膜容易发生裂孔,进而引发视网膜脱离。据临床研究,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远高于正常视力者,且一旦发生视网膜脱离,如未及时治疗,可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
2.黄斑病变:高度近视可引起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黄斑劈裂、黄斑萎缩等病变。其中,脉络膜新生血管会导致黄斑区出血、渗出,严重影响中心视力,若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可逐步丧失视力引发失明;黄斑劈裂也会造成视力进行性下降,最终影响视功能。
3.脉络膜新生血管:高度近视使脉络膜血管发生改变,易形成新生血管,这些新生血管脆弱易破裂出血,累及黄斑区时会严重损害视力,增加失明风险。
三、不同人群高度近视致盲风险差异
1.儿童期高度近视: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轴仍在不断增长,若儿童期就出现高度近视,眼轴延长速度往往更快,眼底病变进展可能更为迅速。例如,一些先天性或儿童期发病的高度近视患儿,如不及时干预控制近视进展,更易较早出现严重眼底病变,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密切监测眼轴变化及眼底情况,以早期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病变。
2.成年高度近视:成年人高度近视患者也需重视定期眼科检查,虽然眼轴增长相对稳定,但仍可能因眼部受到外伤、长期高强度用眼等因素,诱发眼底病变。同时,成年人若本身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会进一步加重高度近视相关眼底病变的进展风险,需综合管理基础疾病并关注眼部状况。
总体而言,并非所有高度近视都会导致失明,但高度近视是引发失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包括眼底检查、验光等),早期发现并干预眼底病变,可有效降低高度近视导致失明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