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治疗分药物、激光、手术,药物有前列腺素类似物增房水外流、β受体阻滞剂减房水生成、碳酸酐酶抑制剂抑房水生成、α受体激动剂促流出减生成;激光有周边虹膜切开术适闭角型早期、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用于开角型;手术有小梁切除术建引流通道有滤过泡风险、引流阀植入术用于难治性有堵塞可能,特殊人群中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并评估眼部发育,老年术前评心肺功能、药注意相互作用及肝肾功能,女性孕期哺乳期用降眼压药谨慎、围绝经期监眼压,有基础病史者用β受体阻滞剂防心血管反应、糖尿病者关注手术药物对血糖影响。
一、药物治疗
青光眼药物治疗主要通过降低眼压来延缓病情进展。常见药物类型包括:
前列腺素类似物:通过增加房水经葡萄膜巩膜途径外流降低眼压,临床研究显示其能有效降低眼压,且耐受性较好。
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少房水生成发挥降眼压作用,需注意其可能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产生影响,在有相关基础疾病患者中需谨慎评估。
碳酸酐酶抑制剂:抑制房水生成降低眼压,分为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全身用药可能存在代谢等方面的副作用。
α受体激动剂:可促进房水流出和减少房水生成,使用时需关注局部刺激等不良反应。
二、激光治疗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适用于闭角型青光眼早期,通过激光切开周边虹膜,解除瞳孔阻滞,使前后房交通,降低眼压,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能有效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用于开角型青光眼,利用激光能量作用于小梁网,增加房水引流,临床数据表明该方法可安全有效地降低眼压,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三、手术治疗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常用的滤过性手术,通过建立新的房水引流通道降低眼压,长期临床观察显示其能有效控制眼压,但存在滤过泡相关并发症风险,如滤过泡渗漏、感染等。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适用于难治性青光眼等复杂情况,植入引流阀建立房水引流途径,研究表明该手术在控制眼压方面有一定效果,但需注意术后可能出现的引流阀堵塞等问题。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青光眼: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手术时需充分评估儿童眼部发育情况,选择对眼部生长影响较小的术式,同时密切监测术后眼部恢复及视力发育情况。
老年青光眼患者:手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等基础健康状况,药物治疗时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术后需加强眼部护理及并发症监测。
女性患者:孕期或哺乳期使用降眼压药物需谨慎,评估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潜在影响,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围绝经期女性可能因激素变化影响眼压,需加强眼压监测。
有基础病史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时需警惕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合并糖尿病者需关注手术及药物治疗对血糖的影响,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