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可能导致失明,其相关眼病及机制包括视网膜脱离(因眼轴变长致视网膜薄弱易裂孔)、黄斑病变(如出血、劈裂、新生血管影响中心视力)、青光眼(视神经易受眼压升高损害)。不同人群高度近视有特点及失明风险差异,儿童青少年进展快风险高,成年不良习惯可诱发,女性特殊时期有影响,有家族史者风险更高。高度近视患者需定期眼底检查、合理用眼、避免外伤,符合指征可考虑矫正手术但术后仍要保健。
高度近视导致失明的相关眼病及机制
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变长,视网膜变得相对薄弱,容易出现裂孔,进而导致视网膜脱离。据相关研究,高度近视是视网膜脱离的高危因素之一,在视网膜脱离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是高度近视患者。眼轴每延长1mm,视网膜脱离的风险会相应增加。
黄斑病变:包括黄斑出血、黄斑劈裂、黄斑新生血管等。高度近视引起的黄斑病变会严重影响中心视力。高度近视导致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概率比普通近视高很多,这些新生血管容易破裂出血,从而影响黄斑区的正常功能。
青光眼: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的情况也较为常见。高度近视患者的视神经结构和血液供应可能存在异常,更容易受到眼压升高的损害,而青光眼会进行性地损害视神经,最终导致失明。有研究表明,高度近视患者发生青光眼的几率比正常人高。
不同人群高度近视的特点及失明风险差异
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儿童青少年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眼轴仍在不断增长,高度近视的进展速度可能更快。如果不及时干预,如不戴合适的眼镜、不注意用眼卫生等,眼轴会进一步变长,视网膜等眼部结构受到的牵拉等损伤会更严重,导致失明的风险更高。例如,一些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如果在成长过程中近视度数快速增长,超过每年1.00D-1.50D,发生眼底病变的可能性会显著增加。
成年高度近视:成年后眼轴相对趋于稳定,但如果存在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高强度用眼、眼部受到外伤等,也可能诱发眼底病变导致失明。比如长期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会加重眼部疲劳,增加眼底病变的发生风险。
女性高度近视:女性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妊娠期、更年期等,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对高度近视患者的眼部状况产生影响。妊娠期女性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可能会影响高度近视患者的眼压等眼部指标,增加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更年期女性激素水平下降,眼部组织的营养供应等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也可能使高度近视患者的失明风险增加。
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的人群:遗传因素在高度近视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的人本身基因方面就存在一定的近视易感性,即使生活方式相同,相比没有家族史的人,发生高度近视以及相关眼底病变导致失明的风险也更高。
为了降低高度近视导致失明的风险,高度近视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一般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眼底散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眼底病变并及时治疗;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避免剧烈运动和眼部受到外伤;如果符合手术指征,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近视矫正手术,但术后仍需注意眼部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