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者易患青光眼,因解剖结构上眼轴变长致筛板受压、前房角异常致房水排出受阻,血流动力学方面视网膜脉络膜及视神经血供改变,其在各年龄段均有风险,女性特殊时期需关注,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风险,有高度近视史者应定期筛查,有家族史者更频,需重视眼部健康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保护视功能。
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大于等于-6.00D(600度)的屈光不正状态。大量研究表明,高度近视者确实更容易患青光眼,两者存在一定关联,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解剖结构因素
1.眼轴变长:高度近视患者眼轴显著延长,这会导致眼球内部的结构发生改变。例如,视网膜、脉络膜等组织被拉长,使得视神经乳头处的筛板受到更大的机械压力。正常情况下,筛板能够维持视神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但高度近视时眼轴延长产生的压力会使筛板变薄、变形,影响视神经的血液供应和神经纤维的传导,而青光眼的发病与视神经的损伤密切相关,这种结构改变增加了高度近视者患青光眼的风险。
2.前房角异常:高度近视患者的前房角可能存在发育异常或结构改变。前房角是房水排出的重要通道,正常房水通过前房角排出眼外,维持眼内压的稳定。高度近视引起的眼内结构变化可能导致前房角狭窄,房水排出受阻,进而使眼内压升高,而高眼压是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二、血流动力学因素
1.视网膜脉络膜血流改变:高度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灌注可能出现异常。研究发现,高度近视者视网膜脉络膜的血管管径、血流速度等与正常人不同,这种血流改变会影响视神经的营养供应。当视神经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时,其对眼压升高的耐受性降低,更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增加了患青光眼的可能性。
2.视神经血供受影响:由于眼轴延长等因素,高度近视患者的视神经周围血管受到牵拉,导致视神经的血液供应出现障碍。青光眼的视神经损伤在很大程度上与缺血有关,高度近视造成的视神经血供异常使得视神经对眼压波动更加敏感,即使眼压处于正常范围内,也可能发生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
三、人群特点与筛查建议
1.年龄与性别:高度近视患者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面临患青光眼的风险,但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风险可能会增加。在性别方面,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高度近视者患青光眼的风险不同,但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对眼部血流等产生一定影响,需要更加关注眼部健康。
2.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的近距离用眼、不良的用眼习惯等可能会进一步加重高度近视的程度,从而间接增加患青光眼的风险。例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姿势不正确等。因此,高度近视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用眼,避免眼疲劳。
3.病史相关:本身有高度近视病史的人群,需要定期进行青光眼的筛查。除了常规的视力、眼压检查外,还应进行眼底检查、视野检查等。眼底检查可以观察视神经乳头的形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情况;视野检查则能早期发现青光眼导致的视野缺损。一般建议高度近视者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青光眼并及时干预。对于有青光眼家族史的高度近视者,筛查的频率可能需要更频繁。
总之,高度近视者患青光眼的风险较高,需要高度重视眼部健康,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保护视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