睑板腺囊肿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年人,表现为眼睑皮下无痛性硬结,超声检查有特征,可通过热敷或手术治疗;睑板腺癌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早期似睑板腺囊肿但发展快,超声及病理可助诊,需手术结合放化疗治疗,儿童和老年人发生时各有特点及不同处理需考量。
一、临床表现
1.睑板腺囊肿
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年人,可能与睑板腺分泌功能旺盛有关。一般表现为眼睑皮下无痛性硬结,边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大小不等,小的如米粒,大的可如黄豆甚至更大。囊肿对应的睑结膜面呈紫红色或灰红色,有时可自行破溃,排出胶样内容物后在局部形成肉芽肿。
2.睑板腺癌
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发病可能与长期紫外线暴露等因素有关。早期症状与睑板腺囊肿相似,也可表现为眼睑皮下硬结,但发展较快,硬结质地较硬,与皮肤或睑板腺组织粘连,不能推动,表面皮肤可呈橘皮样改变,后期可破溃,形成溃疡,肿物外翻如菜花样,且容易复发和转移。
二、影像学检查
1.睑板腺囊肿
超声检查可见眼睑内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团块,内部回声均匀,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无明显血流信号,超声表现有助于与其他眼睑病变鉴别。
2.睑板腺癌
超声检查可发现眼睑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边界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血流分布杂乱,通过超声检查可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最终确诊需病理检查。
三、病理检查
1.睑板腺囊肿
病理表现为睑板腺腺体周围慢性炎性肉芽肿,主要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以及上皮细胞、纤维组织增生等,没有恶性肿瘤细胞的特征。
2.睑板腺癌
病理检查可见癌细胞呈巢状或条索状排列,细胞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多见,癌细胞可侵犯周围组织,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等可分为不同的病理类型,如鳞状细胞型、基底细胞型等,通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
四、治疗方式
1.睑板腺囊肿
小的睑板腺囊肿有时可自行吸收,也可通过热敷促进其吸收,每天热敷3-4次,每次15分钟左右。对于较大的睑板腺囊肿,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在眼睑内面做切口,将囊肿内容物刮除即可,术后恢复较快,一般对眼睑功能影响较小。
2.睑板腺癌
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需根据肿瘤的范围和分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肿瘤局部广泛切除、眼睑部分切除甚至全眼睑切除等。如果有淋巴结转移,还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可能还需要根据病情配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五、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
儿童发生睑板腺囊肿相对较少,若发生睑板腺囊肿,一般处理原则与成人相似,但儿童在治疗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安抚情绪,配合治疗。而儿童发生睑板腺癌极为罕见,若怀疑儿童眼睑有类似病变,需高度警惕,及时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诊断,因为儿童的睑板腺癌预后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且治疗需更加谨慎,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等因素。
2.老年人
老年人发生睑板腺囊肿时,若身体状况允许,可按常规方法处理。而老年人发生睑板腺癌时,由于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恢复可能较慢,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以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于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也需关注,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