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屈光参差,需定期进行视力检查,不同年龄段检查频率不同且检查内容包括视力和验光等;要保持良好用眼习惯,注意读写姿势、用眼时间和光线环境;应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相关营养素的食物;要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因户外活动能抑制眼轴伸长;还需避免眼部外伤及疾病影响,做好眼部外伤防护并防治影响屈光状态的眼部疾病。
一、定期进行视力检查
不同年龄段的检查频率:婴幼儿期应在3个月左右进行首次视力筛查,3岁时进行全面视力检查,之后每半年至1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儿童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阶段,定期检查能及时发现屈光参差等问题。青少年由于学习压力大,用眼强度高,更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视力及屈光状态检查。成年人也不应忽视,尤其是长期从事近距离用眼工作或有眼部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建议每1-2年检查一次。
检查内容:包括视力检查、验光(如电脑验光、散瞳验光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准确了解眼睛的屈光状态,早期发现屈光参差。
二、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
读写姿势: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读写时都应保持正确的姿势,眼睛与书本保持33-35厘米左右的距离,身体坐正,背部挺直,避免弯腰、低头或侧卧等不良姿势。儿童在学习时,家长应随时提醒其保持正确姿势,因为不良姿势会增加眼睛的调节负担,容易导致屈光参差的发生。
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一般建议连续用眼30-40分钟后,休息10-15分钟,可以远望、做眼保健操或闭目休息。对于学生群体,学校应合理安排课程和课间休息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放松眼睛。成年人在工作中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可设置定时提醒来避免用眼过度。
光线环境:读写时的光线要充足且均匀,避免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用眼。过强的光线会造成眩光,损伤眼睛;过暗的光线会使眼睛过度调节,容易引起视疲劳。儿童房间的灯光应选择无频闪、色温适宜的灯具,保证学习区域光线良好。
三、均衡饮食
营养摄入: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叶黄素及锌等营养素的食物。维生素A对眼睛的视网膜功能至关重要,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胡萝卜、菠菜等;维生素C和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眼睛免受自由基损伤,柑橘类水果、坚果等富含维生素C和E;叶黄素是视网膜黄斑区的重要色素,绿色蔬菜如羽衣甘蓝、南瓜等含有较多叶黄素;锌元素参与眼睛内多种代谢过程,瘦肉、海鲜等食物富含锌。儿童应保证饮食多样化,不挑食、不偏食,以获取全面的营养,促进眼睛正常发育,预防屈光参差。成年人也应保持均衡饮食,维持眼睛的正常生理功能。
四、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作用机制:户外活动能让眼睛接触自然光线,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多巴胺可以抑制眼轴的过度伸长,而眼轴过度伸长是导致屈光参差等近视相关问题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的儿童,屈光参差及近视的发生风险明显低于户外活动时间短的儿童。
不同人群的建议:儿童应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学校和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如课间到操场活动、周末进行户外运动等。成年人也应利用业余时间多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登山等,每周至少保证有一定时长的户外活动,维护眼睛健康。
五、避免眼部外伤及疾病影响
眼部外伤防护:在进行可能接触到眼部的活动时,如运动、使用工具等,应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具,如篮球、足球运动时佩戴护目镜,防止眼部受到外伤。眼部外伤可能会影响眼睛的屈光状态,导致屈光参差,所以做好防护至关重要。
眼部疾病防治:积极预防和治疗影响屈光状态的眼部疾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等。对于患有眼部疾病的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及时进行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对眼睛屈光状态的影响。例如,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避免影响视觉发育,降低屈光参差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