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检查包括裸眼和矫正视力检查,眼部常规检查有裂隙灯和眼压检查,验光检查含散瞳和电脑验光,角膜相关检查有曲率和厚度测量,眼底检查用眼底镜,还有眼轴长度测量和波前像差检查,特殊人群如孕妇、糖尿病患者、儿童有相应手术注意事项。
裸眼视力:通过视力表检查患者不戴眼镜时的视力情况,这是初步了解患者视力状况的重要指标,不同年龄人群正常裸眼视力标准不同,如青少年正常裸眼视力多在1.0及以上,而成年人正常裸眼视力也通常要求达到一定水平,通过该检查能初步判断近视的严重程度等。
矫正视力:让患者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后检查视力,可明确戴镜能达到的视力水平,有助于后续判断手术矫正的预期效果等。
眼部常规检查
裂隙灯检查:利用裂隙灯显微镜详细检查眼睑、结膜、角膜、前房、晶状体等眼前节结构,能发现是否存在结膜炎、角膜炎、角膜云翳、晶状体混浊等眼部病变,若有这些病变一般不适合立即进行近视眼手术,需先治疗相关疾病。比如发现明显的角膜炎,炎症未控制时手术可能导致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眼压检查:通过眼压计测量眼内压力,正常眼压范围一般在10~21mmHg之间,眼压异常可能提示青光眼等眼部疾病,青光眼患者是不能进行近视眼手术的,因为手术可能会加重病情等。
验光检查
散瞳验光:对于18岁以下的青少年,由于眼睛的调节能力较强,通常需要散瞳验光,以获得更准确的近视度数等屈光状态。常用的散瞳药物有阿托品等,散瞳后可麻痹睫状肌,消除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得到真实的屈光度数。比如青少年如果不散瞳验光,可能会因为调节痉挛导致验光度数不准确,从而影响手术方案的制定。
电脑验光:利用电脑验光仪初步获取患者的屈光度数等信息,但电脑验光结果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因为它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角膜相关检查
角膜曲率检查:通过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的弯曲程度,了解角膜的形态,因为近视眼手术中很多术式需要根据角膜曲率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计算手术参数等。例如,不同的角膜曲率适合不同类型的准分子激光手术等。
角膜厚度测量:采用超声角膜测厚仪等方法测量角膜的厚度,这对于选择近视眼手术方式非常重要,因为像LASIK手术等需要保留一定厚度的角膜,如果角膜过薄则不适合该手术方式,可能需要选择其他手术方式如ICL晶体植入术等。一般来说,角膜厚度需要达到一定标准才能保证手术安全和效果,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角膜厚度要求不同。
眼底检查
眼底镜检查:通过眼底镜观察眼底视网膜、视神经等情况,排查是否存在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视神经病变等眼底疾病。如果存在眼底病变,进行近视眼手术可能会加重病情或者影响手术效果,需要先对眼底病变进行相应的治疗等。比如有视网膜裂孔等情况,在未处理前进行近视眼手术可能会诱发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
其他检查
眼轴长度测量:利用光学生物测量仪等测量眼轴长度,眼轴长度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测量眼轴长度可以辅助评估近视的类型等情况,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等也有一定参考价值。例如,高度近视患者通常眼轴较长,手术需要综合考虑眼轴等多种因素。
波前像差检查:检查眼睛的波前像差情况,了解眼睛的高阶像差等情况,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视觉质量,对于个性化制定手术方案等有帮助,比如对于一些对视觉质量要求较高的患者,通过波前像差检查可以更好地设计手术以满足其对视觉质量的需求。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由于身体激素水平等变化可能影响眼部状态,一般不建议在孕期进行近视眼手术;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先良好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眼部血管等情况,进而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等,需要在血糖控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评估是否适合手术;对于儿童,如果是未成年人,通常需要家长充分了解手术相关情况并谨慎考虑,因为儿童眼睛还在发育中,手术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