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散光是同时存在远视和散光的屈光不正状态成因与遗传及眼部发育异常有关视力表现为轻中度时看远看近模糊度数增加看远明显下降看近易视疲劳儿童可致视觉功能发育异常屈光检查球镜度数正伴柱镜度数矫正轻度不影响可不矫影响则戴合适凸透镜矫正儿童需及时矫正并查调度数成年有症状戴镜合理用眼手术需评估;近视散光是同时存在近视和散光成因多与不良用眼习惯有关视力表现为看远不清看近相对清度数增加看近受影响易视疲劳儿童可致近视加深需减少近用眼增户外活动及时戴镜查调度数成年可戴框架或隐形眼镜矫正手术需严格术前评估。
一、定义与成因
远视散光
远视是指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散光则是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的屈光力不同,导致进入眼内的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焦点的屈光不正状态。远视散光就是同时存在远视和散光两种屈光异常。其成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果家族中有远视散光的遗传倾向,后代患病风险可能增加;也可能与眼部发育异常有关,比如角膜形态不规则等,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眼球发育滞后于正常水平,就容易出现远视散光。
近视散光
近视是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屈光状态,近视散光则是同时存在近视和散光。其成因多与不良的用眼习惯有关,例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长时间看书等),会使眼睛的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晶状体变凸,屈光力增加,从而引发近视;而散光的形成同样可能与角膜形态不规则等有关,长期的不良用眼姿势等也可能加重散光的程度。
二、视力表现
远视散光
轻度远视散光患者可能在看远和看近时都可能出现视力模糊,但症状相对较轻。随着度数的增加,看远时视力明显下降,看近时由于需要更多的调节,更容易出现视疲劳,表现为眼睛酸胀、头痛等。儿童如果有远视散光,可能会影响其视觉发育,导致立体视等视觉功能发育异常,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中对空间距离的判断等。
近视散光
近视散光患者主要表现为看远不清,看近相对清楚,但随着近视度数和散光度数的增加,看近也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近视散光患者容易出现视疲劳,尤其是长时间用眼后,眼睛会更加不适。对于儿童来说,近视散光如果没有及时矫正,可能会导致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影响其正常的视力发育和学习,比如在课堂上看不清黑板上的字等。
三、屈光检查结果差异
远视散光
在验光检查中,远视散光表现为球镜度数为正,同时伴有柱镜度数(散光度数)。例如,验光结果可能显示为+2.00DS+1.00DC×180°,其中+2.00DS表示远视度数为200度,+1.00DC表示散光度数为100度,×180°表示散光的轴位。
近视散光
近视散光在验光检查中球镜度数为负,同时伴有柱镜度数。比如验光结果可能是-3.00DS-0.75DC×90°,其中-3.00DS表示近视度数为300度,-0.75DC表示散光度数为75度,×90°表示散光的轴位。
四、矫正方法
远视散光
轻度的远视散光如果不影响视力和视功能,可能不需要矫正,但需要定期观察。如果影响视力或出现视疲劳等症状,则需要佩戴合适的凸透镜矫正散光,同时矫正远视。对于儿童的远视散光,由于其视觉发育还不完善,及时矫正非常重要,可通过佩戴框架眼镜等方式进行矫正,并且需要定期复查,根据眼睛的发育情况调整眼镜度数。
近视散光
近视散光主要通过佩戴凹透镜矫正近视,同时矫正散光。对于儿童的近视散光,同样需要及时矫正,以防止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除了佩戴框架眼镜外,还可以考虑在合适的年龄(一般18岁以后)根据情况选择角膜屈光手术等方式进行矫正,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评估。
五、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儿童人群
远视散光:儿童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阶段,远视散光如果未及时矫正,可能会导致弱视等严重问题。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视力情况,定期带儿童进行视力检查。如果发现儿童有远视散光,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及时佩戴合适的眼镜,并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比如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等。
近视散光:儿童近视散光的发生与不良用眼习惯关系密切,家长要引导儿童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及时佩戴合适的眼镜矫正视力,同时定期复查,观察近视散光度数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矫正方案。
成年人群
远视散光:成年远视散光患者如果出现视疲劳等症状,需要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适当让眼睛休息。如果考虑进行手术矫正,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检查,评估眼部情况是否适合手术。
近视散光:成年近视散光患者可以选择佩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等进行矫正。如果选择隐形眼镜,要注意正确的佩戴和护理方法,避免引起眼部感染等问题。对于有手术意愿的成年患者,同样需要进行严格的术前评估,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效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