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是屈光不正表现为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致远方物体模糊,不同年龄段正常视力有别,遗传和环境等是影响因素,可通过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定期检查预防,矫正方法有框架眼镜、隐形眼镜、近视手术等且各有注意事项。
一、近视眼的定义及视力标准
近视眼是一种屈光不正,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临床上,通常用视力检查来判定是否近视以及近视的程度,一般来说,当裸眼视力低于5.0(国际标准视力表)时,需要考虑近视的可能性,但具体诊断还需结合散瞳验光等检查。
(一)不同年龄段视力与近视的关系
1.儿童青少年
3-5岁儿童正常视力一般在0.5-0.6左右,4-5岁时视力可达到0.6-0.8,6岁时视力应达到1.0及以上。如果儿童青少年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段的正常范围,就需要警惕近视的发生。例如,6岁儿童视力低于1.0,可能存在近视倾向,需要进一步进行散瞳验光等检查明确。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青少年的眼球还在发育过程中,用眼负担增加等因素容易导致近视发生。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不良的用眼姿势等都会影响视力发育,使得视力逐渐下降,当裸眼视力低于5.0时,通过散瞳验光等检查可确定近视度数。
2.成年人
成年人正常裸眼视力一般在5.0及以上。如果成年人裸眼视力低于5.0,通过验光检查发现存在近视屈光状态,就可诊断为近视。例如,裸眼视力为4.8,验光后发现有-1.00D左右的近视度数,就可明确是近视。
二、近视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建议
(一)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近视度数大于600度),那么子女患近视的概率相对较高。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近视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遗传物质可能影响眼球的发育结构等,使得后代更容易出现近视相关的屈光异常。
2.环境因素
用眼习惯: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如小学生写作业时距离书本过近,中学生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学习、娱乐等,都会增加眼睛的调节负担,导致眼轴变长,引发近视。例如,每天连续看电子屏幕超过2小时,且距离屏幕较近,会使眼睛疲劳,进而增加近视发生风险。
光线条件:照明不足或过强都会对视力产生影响。在昏暗的光线下看书,眼睛需要更努力地调节才能看清字体,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和近视;而过强的光线则会产生眩光,刺激眼睛,也不利于视力健康。比如,书房的台灯光线过暗,会使孩子在看书时眼睛容易疲劳,长期下去可能引发近视。
(二)预防建议
1.儿童青少年
养成良好用眼习惯: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学校和家长应监督儿童青少年的用眼姿势,定期提醒纠正。同时,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每连续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可以远眺、做眼保健操等。例如,学校可以安排课间眼保健操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让眼睛接触自然光线,促进眼部血液循环,预防近视。
定期视力检查:儿童青少年应每半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视力问题并及时干预。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视力变化,当发现孩子视力下降时,不要盲目自行处理,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散瞳验光等详细检查。
2.成年人
保持良好用眼习惯:成年人在工作中如果需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使用电脑办公,应注意每隔1小时左右休息10-15分钟,活动眼部和身体。同时,注意用眼环境的光线,保证工作或生活环境光线柔和、均匀。另外,减少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尤其是避免在睡前长时间玩手机等。
定期眼部检查:即使成年人视力一直正常,也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等检查,以及时发现早期的眼部病变,包括近视度数的变化等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三、近视的矫正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矫正方法
1.佩戴框架眼镜
这是最常见的近视矫正方法。通过验光确定准确的近视度数后,配制合适的框架眼镜。框架眼镜佩戴方便,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地矫正近视,提高视力。例如,对于轻度近视患者,佩戴合适的框架眼镜可以清晰地看到远处物体,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
2.佩戴隐形眼镜
包括软性隐形眼镜和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RGP)等。软性隐形眼镜佩戴较为舒适,但需要注意正确的佩戴和护理方法,避免引起眼部感染等问题。RGP对于一些近视度数较高、角膜不规则等情况有更好的矫正效果,而且透气性好,可减少眼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不过,佩戴隐形眼镜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定期更换镜片等。
3.近视手术
如准分子激光手术、飞秒激光手术等。但近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患者年满18周岁以上,近视度数稳定(近两年近视度数变化不超过50度)等。例如,准分子激光手术是通过激光切削角膜来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矫正近视,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干眼症等并发症的可能,需要患者在术前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评估是否适合手术。
(二)注意事项
1.框架眼镜佩戴
要定期更换眼镜,一般1-2年需要重新验光配镜,因为随着时间推移,眼睛的近视度数可能会有变化。同时,要注意眼镜的清洁和保养,避免镜片磨损影响视力矫正效果。
2.隐形眼镜佩戴
严格遵循佩戴和护理的规范。佩戴前要洗净双手,避免手上的细菌等污染镜片;佩戴过程中如果出现眼部不适,如疼痛、红肿、异物感等,应立即取下镜片,并及时就医。另外,隐形眼镜的佩戴时间不宜过长,每天佩戴时间一般不超过8-10小时,避免引起眼部缺氧等问题。
3.近视手术
术前要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术前准备,如停戴隐形眼镜等。术后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护理,包括按时使用眼药水、避免眼部进水、定期复查等。例如,术后短期内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眼部受到外伤,影响手术效果。
总之,视力低于5.0(国际标准视力表)时需考虑近视可能,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正常视力范围,近视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通过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定期检查等可以预防近视,而近视的矫正方法有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和近视手术等,每种方法都有相应的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