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是屈光不正,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聚焦视网膜前致看远模糊,国际标准视力表正常视力为1.0及以上,对数视力表为5.0及以上,不同年龄段有不同视力表现,影响因素包括用眼习惯(近距离用眼过长、环境不佳)和遗传,预防可通过合理用眼、增加户外活动、定期视力检查。
近视是屈光不正,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聚焦视网膜前致看远模糊,国际标准视力表正常视力为1.0及以上,对数视力表为5.0及以上,不同年龄段有不同视力表现,影响因素包括用眼习惯(近距离用眼过长、环境不佳)和遗传,预防可通过合理用眼、增加户外活动、定期视力检查。
一、近视的定义与视力表判断标准
(一)定义
近视是一种屈光不正,当眼睛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像,从而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
(二)视力表判断标准
1.国际标准视力表
正常视力一般定义为1.0及以上。如果通过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低于0.8,就需要考虑可能存在视力问题。当视力低于0.5时,近视的可能性较大,但还需要进一步通过验光等检查确诊。例如,6-12岁儿童正常视力应达到1.0及以上,若低于此值则需关注视力情况。对于成年人,正常视力也是1.0及以上,低于1.0则可能存在近视等屈光不正问题。
2.对数视力表
正常视力对应的对数视力表数值为5.0及以上。当对数视力表检查结果低于5.0时,可能存在视力异常。比如,3-5岁儿童正常视力约在4.7-4.9之间,若低于此范围需警惕视力问题;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视力可能会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一般也应保持在较好水平,若对数视力表数值低于5.0也需排查近视等情况。
二、不同年龄段近视的视力表现差异
(一)儿童时期
1.学龄前儿童(3-6岁)
此阶段儿童视力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正常视力范围在4.7-4.9左右。如果通过视力表检查发现视力低于4.7,需要引起重视。例如,3岁儿童正常视力可能在4.6-4.8,4岁儿童约4.7-4.9,5-6岁儿童接近5.0。如果儿童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段正常范围,可能是近视的早期表现,需要进一步进行散瞳验光等检查。因为儿童的睫状肌调节能力较强,散瞳验光可以排除睫状肌痉挛导致的假性近视,准确判断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
2.学龄儿童(6-18岁)
6-12岁儿童正常视力应达到1.0(对数视力表5.0)及以上。随着学习任务加重,用眼时间增加,该年龄段儿童近视发生率逐渐升高。如果视力低于1.0,就需要考虑近视的可能。例如,12岁儿童正常视力一般在1.0左右,若视力下降到0.8或更低,可能已经出现近视。对于13-18岁青少年,正常视力也应在1.0及以上,若视力低于此值,需及时进行验光等检查明确是否为近视,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因为青少年身体仍在发育,近视度数可能会快速增长。
(二)成年人
1.18-40岁成年人
正常视力一般维持在1.0(对数视力表5.0)及以上。但如果长期近距离用眼、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可能会导致近视度数增加。例如,长期从事伏案工作且每天长时间使用电脑的成年人,由于用眼负荷大,容易出现近视度数的变化。如果发现视力较之前下降,如从1.0下降到0.8,就需要考虑是否是近视度数加深或者出现其他眼部病变。
2.40岁以上成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眼睛的调节能力下降,可能会出现老花眼,但这与近视是不同的情况。不过,部分40岁以上人群可能本身有近视,且随着年龄变化,近视度数可能会有一定波动。例如,原本有轻度近视的中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由于晶状体弹性变化等因素,近视度数可能会有所改变,但一般仍遵循视力表的判断标准,若视力低于1.0(对数视力表5.0)则需排查是否是近视度数变化或者其他眼部问题。
三、近视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建议
(一)影响因素
1.用眼习惯
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使用电子设备等,都会增加眼睛的调节负担。例如,小学生如果每天长时间趴在桌上做作业,眼睛距离书本过近,会使眼睛的睫状肌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近视。成年人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工作,眼睛与屏幕距离不合适,也会引发近视相关问题。
用眼环境不佳:光线过强或过暗都会对眼睛造成不良影响。在过强的光线下看书,眼睛容易受到刺激;过暗的光线下用眼,会使眼睛更加费力去看清物体,从而增加近视发生风险。比如,在昏暗的灯光下写作业的儿童,眼睛需要更努力调节,长此以往可能导致近视。
2.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近视遗传史,那么后代患近视的概率会相对较高。例如,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近视度数大于600度),那么子女患近视的可能性比父母双方视力正常的孩子要高很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近视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尤其是高度近视,遗传倾向更为明显。
(二)预防建议
1.合理用眼
控制用眼时间:对于儿童,建议每连续用眼30-40分钟,就要休息10-15分钟,可以看看远处或者做眼保健操。例如,小学生课间休息时应到教室外活动,眺望远方,放松眼睛。成年人也应遵循类似原则,每用眼1-2小时,休息10-15分钟,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
改善用眼环境:为儿童提供合适的照明环境,书桌灯光应选择无频闪、亮度适中的台灯,光线应从左前方照射,避免眩光。成年人工作时也应保持工作环境光线适宜,电脑屏幕亮度和对比度要调整合适,避免眼睛受到强光或过暗光线的刺激。
2.增加户外活动
儿童每天应保证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研究表明,充足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降低近视的发生风险。例如,在阳光照射下,人体会分泌多巴胺等物质,有助于抑制眼轴的延长,从而预防近视。成年人也应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如下班后进行散步、打球等户外活动,放松眼睛,缓解用眼疲劳。
3.定期视力检查
儿童应每半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视力问题并采取措施。例如,3岁儿童应开始进行首次视力筛查,之后定期检查。成年人也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尤其是有近视家族史、长期用眼负荷大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视力变化。通过定期视力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近视等视力问题,及时进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