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身上痒可能与皮肤干燥、激素变化、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原因有关,需针对病因采取治疗措施。

1.皮肤干燥
怀孕后皮肤干燥引发的瘙痒,多因孕期皮肤屏障功能减弱、水分流失加快。治疗上需重点做好皮肤保湿,选择温和无刺激的孕妇专用保湿乳或橄榄油,每日洗澡后及时涂抹全身,尤其关注小腿、腹部等易干燥部位。洗澡时避免用过热的水,水温控制在37-40℃,洗澡时间不超过10分钟,减少使用清洁力强的香皂或沐浴露,防止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同时穿着纯棉透气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刺激。
2.激素变化
孕期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大幅升高,会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导致皮肤瘙痒。这类瘙痒多无明显皮疹,以躯干、四肢为主。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等药物外涂,起到清凉止痒的作用。避免抓挠瘙痒部位,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如果瘙痒影响睡眠,可在医生评估后短期使用安全性较高的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同时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避免干燥环境加重不适,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减轻皮肤刺激。
3.肝内胆汁淤积症
这是孕期特有的严重并发症,因胆汁酸代谢异常、胆汁淤积,刺激皮肤神经导致瘙痒,多从手掌、脚掌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夜间加重,还可能伴随黄疸、肝功能异常。治疗需以降低胆汁酸、保护肝脏、预防胎儿并发症为核心,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熊去氧胆酸等药物,促进胆汁酸排泄。定期监测胆汁酸水平、肝功能及胎心,密切关注胎儿情况,根据孕周和病情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提前终止妊娠,确保母婴安全,同时避免自行用药,防止延误病情或影响胎儿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