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遇到发烧昏迷患者,首先要立即脱离危险环境并初步评估生命体征,儿童和老年人有其特殊评估要点;接着进行物理降温,注意相关事项,然后尽快送医,转运途中持续监测病情,到达医院后医生会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及采取支持措施救治患者。
1.环境脱离: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环境中,避免继续处于可能导致发烧的高温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下。比如,如果是因中暑导致发烧昏迷,要迅速转移到阴凉处。
年龄因素:儿童对环境温度变化更为敏感,在转移过程中要注意保暖或散热适宜,根据儿童体温调节特点进行相应调整,如婴儿用柔软的包裹物转移时要避免过紧影响呼吸等。
2.生命体征初步评估:立即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如果呼吸微弱或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果脉搏微弱或摸不到,也需同步进行心肺复苏相关操作;若血压异常,需及时记录相关情况以便后续医疗人员判断。
特殊人群:对于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心肺功能减退等基础疾病,在评估生命体征时要更细致且快速,因为其生命体征变化可能相对更隐匿且病情进展可能较快。而儿童的脉搏、呼吸频率与成人不同,儿童脉搏相对较快,呼吸频率也有其年龄阶段的正常范围,评估时要依据儿童的正常生理指标范围来判断是否异常。
降温处理
1.物理降温:
体表降温: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对于儿童,由于皮肤较为娇嫩,擦拭时要注意力度轻柔,毛巾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引起儿童不适或冻伤。
环境降温:调节室内温度至适宜范围,一般可将室温调节在22-25℃左右,对于发烧昏迷患者创造一个利于散热的环境。对于婴儿,可适当减少包裹的衣物,但要注意避免着凉,根据婴儿的体温情况和适应能力来调整。
2.降温注意事项:如果是因感染导致的发烧昏迷,物理降温只是临时措施,同时要尽快送往医院进一步明确感染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在降温过程中要持续监测患者体温变化,避免体温过低等情况发生。
及时送医
1.尽快转运:在进行初步处理后,要尽快将患者送往附近具备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在转运过程中,要继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有呕吐,要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
特殊人群转运:对于儿童患者,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其身体的稳定,可使用合适的儿童专用转运设备或担架,减少转运过程中的颠簸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对于老年人,转运时要注意搬运的姿势,避免加重其心肺等器官的负担,最好有医护人员陪同转运,以便在转运途中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并进行必要的急救处理。
2.途中病情监测:转运人员在途中要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并且及时将患者的病情信息告知接诊的医疗机构,以便医院做好充分的救治准备。
进一步医疗救治
到达医院后,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病原体检测等,以明确发烧的原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例如,如果是颅内感染导致的发烧昏迷,可能需要进行抗感染、降低颅内压等治疗;如果是其他系统感染引起,也会根据具体的感染病原体进行相应的抗菌、抗病毒等治疗措施。同时,会继续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等,采取相应的支持治疗等措施来维持患者的重要脏器功能,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