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近视的选穴有局部的睛明、承泣、四白及远端的风池、合谷、太冲,机制涉及调节眼部经络气血、改善眼部血液循环、调整眼部肌肉功能,儿童治疗需与患儿及家长充分沟通、操作轻柔精准并依情况调整,成人要依体质调手法、配合用眼习惯和疗程。
一、针灸选穴
(一)局部穴位
1.睛明穴:位于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针刺时需遵循规范操作,因该穴位靠近眼部重要结构,操作需精准轻柔,其作用在于调节眼部气血流通,从局部改善眼部的经络状态,有助于缓解眼部的疲劳与不适,对近视相关的眼部气血不畅有一定调节作用。
2.承泣穴:处于眼球与眶下缘之间,针刺此穴可通过刺激局部经络,参与眼部气血的调节,对于改善眼部的营养供应等有一定意义,在近视的针灸治疗中能从局部促进眼部功能的调整。
3.四白穴:在面部,眶下孔处,针刺四白穴可疏通面部及眼部的经络气血,借助经络的传导作用,影响眼部的气血运行与肌肉功能等,对近视的治疗起到辅助作用。
(二)远端穴位
1.风池穴:位于后颈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刺激风池穴可通过经络的上下传导,调节全身气血并影响眼部的气血状态,起到整体调节机体以改善眼部近视相关状况的作用。
2.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针刺合谷穴可通过经络的联系,调节阳明经气血,进而对眼部的气血等产生影响,有助于改善近视患者的眼部功能。
3.太冲穴: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刺激太冲穴可调节肝经气血,从整体的气血调节角度来影响眼部的经络气血状态,对近视的治疗有一定帮助。
二、针灸治疗机制
从循证医学角度看,针灸治疗近视眼的机制可能涉及多方面。其一,调节眼部经络气血,通过针刺特定穴位,促使眼部的气血流通更加顺畅,改善眼部组织的营养供应等情况,为眼部正常功能的维持与恢复提供良好的气血环境。其二,改善眼部血液循环,针刺相关穴位可刺激血管扩张等,增加眼部的血液灌注,有助于缓解眼部因近视可能出现的血液循环不畅问题,进而对近视的发展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其三,调整眼部肌肉功能,近视的发生与眼部肌肉的调节功能异常有一定关系,针灸可通过对相关经络穴位的刺激,调整眼部肌肉的紧张度等,帮助恢复眼部肌肉的正常功能,从而改善近视状况。
三、注意事项
(一)儿童近视患者
儿童进行针灸治疗时,由于其对针刺的耐受度相对较低,且可能存在恐惧心理,医师在操作前需与儿童及家长充分沟通,以安抚儿童情绪。针刺过程中要更加轻柔精准,避免因儿童不配合等导致针刺意外情况发生。同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等综合调整针刺的手法、深度等,确保治疗的安全性与舒适度,并且儿童近视的针灸治疗需在专业医师的规范操作下进行,疗程安排等也需依据儿童的具体恢复情况合理制定。
(二)成人近视患者
成人进行针灸治疗时,虽相对儿童耐受度稍高,但也需根据个体的体质差异等调整针刺手法。例如,体质虚弱者针刺手法不宜过重,而体质偏实者可适当调整针刺强度等。同时,成人在针灸治疗期间,也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不良生活方式,以配合针灸治疗更好地改善近视状况,并且要按照医师制定的疗程进行治疗,以观察针灸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