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由HIV感染引起,不同阶段会出现发热症状。急性期多在初次感染后2-4周,为低到中度发热伴多种症状;无症状期部分患者有低热及轻度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艾滋病期因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易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发热可高可低并伴相应感染症状,有高危行为后出现相关发热表现需及时检测HIV。
一、艾滋病急性期发热
发生时间:通常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左右。
发热特点:此时由于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引起,发热多为低到中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也有部分患者体温可稍高。可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持续1-3周后可自行缓解。从年龄因素来看,不同年龄段的感染者在急性期发热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儿童可能在发热同时更容易出现精神萎靡等表现,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脆弱,感染后的全身反应可能更明显;从性别角度,男女在急性期发热表现上无本质区别,但女性在孕期感染HIV出现急性期发热时,需特别关注对胎儿的影响,因为HIV可能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生活方式方面,若感染者在感染后有过度劳累等情况,可能会使发热等症状相对更明显。
二、艾滋病无症状期发热
发生情况:此期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6-8年,但也有短至数月,长至15年者。在无症状期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现发热,不过相对急性期发热,症状较轻微,体温多为低热,体温波动在37.5-38℃之间,可伴有轻度淋巴结肿大等表现。从年龄因素考虑,老年艾滋病患者在无症状期出现发热时,需警惕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因为老年人免疫力更低下,基础疾病较多,发热可能是HIV感染本身引起,也可能是合并了细菌、病毒等其他病原体感染;儿童无症状期相对较短,若出现发热,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进展可能较快。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无症状期若处于围绝经期等特殊生理阶段,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对发热的耐受等情况。生活方式上,若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酗酒等,会进一步削弱免疫力,使发热等症状更易出现且不易控制。
三、艾滋病艾滋病期发热
发热特点:当艾滋病患者进入艾滋病期时,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发热是常见症状之一,体温可高可低,可为低热(37.5-38℃)、中度发热(38.1-39℃)或高热(>39℃)。例如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时,患者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同时伴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时,也常出现长期发热,多为午后低热,可伴有盗汗、乏力、消瘦等表现。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艾滋病期患者发热时,由于儿童的特殊生理状况,更容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需特别注意补液等支持治疗;老年患者发热时,要注意监测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因为高热可能会加重心、肺负担。性别方面,女性艾滋病期患者若同时合并妇科相关机会性感染时,发热可能伴有阴道分泌物异常等表现,需要特别关注妇科方面的检查。生活方式上,艾滋病期患者若不规范治疗、不注意休息等,会使发热等症状反复且难以控制,加重病情进展。
总之,艾滋病患者在不同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发热症状,发热只是艾滋病病程中的一个表现,不能仅通过发热来诊断艾滋病,但如果有高危行为后出现发热等上述相关表现,应及时进行HIV相关检测以明确是否感染艾滋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