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的相关处理包括抗感染药物,细菌感染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支原体感染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祛痰药物有黏液溶解剂氨溴索和恶心性祛痰药氯化铵;止咳药物有中枢性右美沙芬和外周性那可丁;非药物干预措施有饮食调整多喝水吃润肺食物、保持空气湿润在合适湿度、痰多者采取合适体位引流。
一、抗感染药物
细菌感染相关:若支气管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且出现咳白痰等症状,常用药物有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等;头孢菌素类,像头孢克肟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有科学研究表明它们能有效杀灭引起支气管炎的常见细菌,从而减轻炎症,减少白痰产生。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体重等情况谨慎选择合适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剂型;老年人使用时需关注肾功能情况,因为药物主要经肾排泄。
支原体感染相关:如果考虑是支原体感染导致的支气管炎咳白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较为常用,它能抑制支原体蛋白质的合成。儿童使用阿奇霉素时要注意胃肠道反应等情况;孕妇使用需谨慎评估利弊,因为可能对胎儿有一定影响。
二、祛痰药物
黏液溶解剂:氨溴索是常用的黏液溶解剂,它可以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还可以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使用,儿童有专门的糖浆等剂型;对于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
恶心性祛痰药:氯化铵属于此类药物,它口服后刺激胃黏膜,引起轻度的恶心,反射性地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但溃疡病患者慎用,因为它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溃疡加重;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药物对胃肠道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电解质紊乱风险,因为氯化铵代谢会影响体内电解质平衡。
三、止咳药物
中枢性止咳药:右美沙芬是中枢性镇咳药,它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发挥镇咳作用。无痰干咳患者可选用,但对于痰多的患者要慎用,避免抑制咳嗽反射,导致痰液不易排出。儿童使用右美沙芬要选择合适的小儿剂型,并且注意观察是否有嗜睡等不良反应;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需咨询医生,因为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影响。
外周性止咳药:那可丁是外周性止咳药,它直接抑制肺牵张感受器及感觉神经末梢,有镇咳作用,且不对中枢产生抑制,也不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相对来说安全性较高,各类人群均可使用,但仍需注意个体差异,如过敏体质者使用时要警惕过敏反应。
非药物干预措施
饮食调整:患者应多喝水,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有助于痰液稀释。饮食上可多吃一些具有润肺作用的食物,如雪梨、百合等。儿童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咳嗽;老年人要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防止因消化不良等加重身体负担。
保持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等设备,使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有利于减轻呼吸道黏膜刺激,减少咳嗽咳痰。不同人群对湿度的适应有差异,儿童和老年人可能对湿度变化更敏感,要注意调整合适的湿度;有呼吸道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空气湿度的调节。
体位引流:对于痰多的患者,可采取合适的体位进行引流,如患侧卧位,抬高患病肺部位置,利用重力作用促进痰液排出。儿童进行体位引流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造成不适;老年人进行体位引流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情况,防止因体位变化导致呼吸困难等不良事件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