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冰凉可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环境温度过低致体表血管收缩、衣物穿着过少致血液循环受阻;病理性因素有贫血致组织器官供氧不足、甲状腺功能减退致代谢率降低产热减少、心血管疾病致外周血液循环不良、雷诺综合征致指(趾)小动脉痉挛局部缺血等,不同年龄段人群各因素影响有差异。
一、生理性因素
1.环境温度过低
当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时,人体为了减少热量散失,体表血管会收缩,导致末梢循环不良,从而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例如在冬季气温较低且没有做好保暖措施时,很多人会感觉手脚冰凉,这是身体的一种正常生理调节反应,通过减少外周血液循环来保证核心器官的血液供应。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比成年人更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出现手脚冰凉;女性在经期前后,身体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功能改变,也较易出现手脚冰凉;老年人新陈代谢相对缓慢,产热较少,也更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
2.衣物穿着过少
若穿着的衣物不足以抵御寒冷,身体无法保持合适的体温,同样会使手脚部位的血液循环受阻,出现冰凉现象。比如在寒冷天气里,只穿很薄的衣服,手脚暴露在外,就容易发凉。不同年龄段人群对衣物保暖需求不同,儿童需要根据气温及时增添合适厚度的衣物来维持体温;女性在日常着装时要注意下半身和手脚的保暖,避免因着装不当导致手脚冰凉;老年人则需要选择保暖性能好的衣物来保证身体温暖。
二、病理性因素
1.贫血
贫血患者体内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导致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组织器官供氧不足,从而影响血液循环,使肢体末端供血减少,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例如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等原因导致体内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进而引发贫血。儿童如果长期挑食、偏食,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出现手脚冰凉等表现;女性在生理期如果失血过多,也可能诱发贫血出现手脚冰凉;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减退等原因,也可能发生贫血。
2.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机体代谢率降低,产热减少,从而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除了手脚冰凉外,还常伴有乏力、畏寒、皮肤干燥、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儿童如果患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出现手脚冰凉等表现;女性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概率相对较高,需要关注自身甲状腺功能情况;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3.心血管疾病
如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导致外周血液循环不良,手脚部位血液供应不足,引起手脚冰凉。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狭窄、堵塞,影响血液流通,也会导致手脚冰凉。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不同,儿童相对较少发生,但如果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等情况也可能出现;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可能出现手脚冰凉;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导致手脚冰凉。
4.雷诺综合征
是由于寒冷或情绪激动引起发作性的手指(足趾)苍白、发紫然后变为潮红的一组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是指(趾)小动脉痉挛,导致局部缺血。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儿童罕见。患者在寒冷刺激或情绪波动时,手脚部位会先出现苍白,然后发紫,最后潮红,同时伴有麻木、疼痛等感觉,发作间歇期手脚可能处于冰凉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