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中晚期有进行性吞咽困难等典型症状,与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家族史等有关;食管炎主要症状是烧心、反流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与反流、感染等因素相关,二者在病因、症状表现、诊断预后等方面存在区别,食管癌预后相对差,食管炎多数预后较好且需注意预防复发等。
一、食管癌的症状
食管癌早期症状常不明显,但在吞咽粗硬食物时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觉,包括咽下食物梗噎感,胸骨后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摩擦样疼痛。食物通过缓慢,并有停滞感或异物感。梗噎停滞感常通过吞咽水后缓解消失。症状时轻时重,进展缓慢。中晚期食管癌的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先是难咽干硬食物,继而只能进半流质、流质食物,最后滴水难进。患者还可出现消瘦、乏力、呕吐等症状,若癌肿侵犯喉返神经,可出现声音嘶哑;侵犯气管、支气管,可形成食管-气管瘘,导致吞咽水或食物时剧烈呛咳,并发生呼吸系统感染;癌肿侵犯主动脉,可引起大量呕血等。年龄方面,中老年人群相对更易患食管癌,长期吸烟、饮酒、喜食烫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病风险,有食管癌家族病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
二、食管炎的症状
食管炎的主要症状是烧心和反流,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部分患者有胸痛,疼痛发生在胸骨后,严重时可为剧烈刺痛,可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颈部、耳后等部位,有时酷似心绞痛。还可有吞咽困难或吞咽疼痛,症状轻重与食管炎严重程度不一定呈正相关。老年人患食管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儿童患食管炎多与反流等因素有关,如喂养不当等。生活方式不健康,如肥胖、长期弯腰、睡前吃东西等易引发食管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也可能因感染等因素导致食管炎发生。
三、食管癌与食管炎的区别
(一)病因方面
食管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长期大量吸烟和饮酒、不良饮食习惯(长期进食过烫、过硬、过快,进食腌制、霉变食物等)、遗传因素、某些食管慢性疾病(如巴雷特食管等)。而食管炎的病因主要包括胃酸反流(最常见,如贲门括约肌功能失调等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刺激食管黏膜)、感染(如病毒、细菌等感染食管)、药物刺激(某些药物可损伤食管黏膜)、理化刺激(过烫食物、强酸强碱等)等。在年龄和生活方式影响上,食管癌多见于中老年且与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关系密切;食管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不良生活方式如肥胖、睡前进食等更易引发反流性食管炎等类型的食管炎。
(二)症状表现特点方面
食管癌的吞咽困难是进行性加重的,从吞咽硬食困难逐渐发展到流质也难以咽下;而食管炎的吞咽困难程度相对较轻,且一般不会呈进行性加重。食管癌的疼痛除了胸骨后不适外,还会有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后的相应表现,如侵犯喉返神经、气管等的症状;食管炎的疼痛主要是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相对较典型的反流相关疼痛表现。在全身症状上,食管癌晚期消瘦、恶病质等表现更为明显,而食管炎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除非是严重感染等特殊情况。
(三)诊断方法及预后方面
诊断食管癌常用内镜检查加活检、食管X线钡餐检查、CT等影像学检查。食管癌预后相对较差,尤其是中晚期食管癌五年生存率较低。诊断食管炎主要依靠内镜检查、食管24小时pH监测等,食管炎经过规范治疗多数预后较好,尤其是反流性食管炎等通过抑制胃酸分泌等治疗可缓解症状,但需注意预防复发,如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对于特殊人群,食管癌高危人群需定期进行筛查,食管炎患者中老年人要注意控制体重、避免不良睡姿等,儿童患食管炎要关注喂养方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