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盆底肌训练(各年龄段女性尤其轻中度患者适用,凯格尔运动为常见方法)、生物反馈疗法(有条件患者适用,需专业指导)、电刺激疗法(多种原因尿失禁女性适用,分表面和植入式等方式)、生活方式调整(包括饮食、体重管理、避免腹压增加动作等);手术治疗有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适用,局部或椎管内麻醉下手术)、膀胱颈悬吊术(压力性尿失禁尤其膀胱颈下移明显患者适用,通过悬吊膀胱颈周围组织治疗),治疗需综合评估个体情况,关注患者心理状态。
适用人群:各年龄段女性,尤其是轻中度尿失禁患者。对于产后女性、中老年女性等因盆底肌松弛导致尿失禁的人群较为适用。
原理及方法:通过有意识地对盆底肌进行自主性收缩和放松训练,增强盆底肌的力量和控制能力。常见的方法是凯格尔运动,即每次收缩盆底肌3-5秒,然后放松3-5秒,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研究表明,长期坚持盆底肌训练可以改善尿失禁症状。
生物反馈疗法:
适用人群:适合有条件进行该治疗的尿失禁患者,包括不同年龄和病史的女性。
原理及方法:利用生物反馈设备,将盆底肌的肌电活动等生理信息转化为可见的信号(如图像、声音等)反馈给患者,让患者更直观地了解盆底肌的活动情况,并根据反馈调整盆底肌的收缩方式,从而更有效地进行盆底肌训练。一般需要在专业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多个疗程的治疗。
电刺激疗法:
适用人群:适用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尿失禁女性,包括产后、绝经后等人群。
原理及方法:通过电极产生的电流刺激盆底肌,促进盆底肌的收缩和恢复。可以分为表面电刺激和植入式电刺激等方式。表面电刺激较为常见,将电极片放置在相应部位,通过调节电流强度和频率来刺激盆底肌。有研究显示电刺激疗法对改善尿失禁有一定效果。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对于有尿失禁的女性,应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饮料,这些物质可能会刺激膀胱,加重尿失禁症状。同时,控制液体摄入量,尤其是在晚上,可以减少夜间尿频和尿失禁的发生。
体重管理:超重或肥胖会增加腹部压力,加重尿失禁。因此,超重或肥胖的女性应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体重,减轻盆底肌的负担。
避免腹压增加的动作:应避免长时间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因为腹压增加会加重尿失禁症状。对于有慢性咳嗽的女性,应积极治疗咳嗽;对于便秘的女性,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等方式来改善便秘情况。
手术治疗
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
适用人群:适用于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一般年龄在18岁以上,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的女性。对于有一定病史且盆底肌训练等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较为合适。
原理及方法:通过在尿道中段放置一条合成材料制成的吊带,利用吊带的支撑作用,提升尿道中段的位置,增加尿道闭合压力,从而改善尿失禁症状。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或椎管内麻醉下进行,创伤较小,恢复相对较快。
膀胱颈悬吊术:
适用人群:主要适用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尤其是那些膀胱颈下移明显的患者。年龄一般在适合手术的范围内,身体状况良好。
原理及方法:将膀胱颈周围的组织进行悬吊,提升膀胱颈的位置,增强尿道的闭合功能。手术方式有多种,如Burch膀胱颈悬吊术等,通过缝线等方式将膀胱颈周围组织固定在合适位置以达到治疗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尿失禁患者的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尿失禁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如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必要时可进行心理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