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糖尿病可通过内服根据不同证型辨证论治用药、针灸选胰俞等穴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推拿按摩按揉腹部及四肢穴位改善气血流通、运动疗法结合太极拳或八段锦协调脏腑代谢,饮食调理结合食疗选具降糖作用食物及食疗方,且中医治疗需在西医规范治疗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调整并定期监测血糖等指标。
中医会根据糖尿病患者的不同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用药。例如,对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常用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其中人参(或党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滋补肝肾。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中的药物成分具有调节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症状。
针灸治疗
1.选穴:常用的穴位有胰俞、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胰俞是经外奇穴,对胰腺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肺俞、脾俞、肾俞分别与肺、脾、肾三脏相关,因为中医认为糖尿病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
2.作用机制: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临床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坚持针灸治疗对稳定血糖有一定帮助,但需由专业针灸医师操作。
推拿按摩
1.操作方法:可以选取腹部的中脘、关元、气海等穴位进行按揉,以及四肢的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推揉。按摩腹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调节脾胃功能;按摩四肢穴位有助于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2.对糖尿病的影响:适度的推拿按摩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气血流通状态,对于辅助调节血糖有一定作用。不过,推拿按摩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操作方案,对于皮肤有破损、感染等情况的患者不适合采用此方法。
运动疗法结合中医导引
1.太极拳: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强调身心合一。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练习太极拳可以改善血糖、血脂水平,增强体质。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调节呼吸和身体的运动,能协调脏腑功能,有助于气血的运行和代谢的调节。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的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太极拳流派和练习强度,一般建议每周练习数次,每次练习30分钟左右。
2.八段锦:八段锦包括肢体的屈伸、旋转等动作,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练习八段锦后,血糖波动相对平稳,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也有所提高。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都可以进行八段锦练习,但对于关节活动受限较严重或有骨质疏松等情况的患者,要注意动作幅度和强度,避免受伤。
饮食调理结合中医食疗
1.食物选择: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患者适宜食用一些具有降糖作用且符合自身证型的食物。例如,气阴两虚型患者可适当食用山药、银耳、枸杞等,山药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作用;阴虚燥热型患者可食用苦瓜、黄瓜、芹菜等,苦瓜中含有类似胰岛素的物质,有一定的降糖作用。
2.食疗方举例:沙参玉竹煲老鸭,沙参、玉竹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老鸭能滋阴补虚,对于糖尿病属阴虚者有一定的调理作用。但饮食调理需根据个体的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个性化安排,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饮食禁忌和适宜食物有所不同,比如儿童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保证营养均衡且符合生长发育需求,需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过多摄入。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糖尿病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不能完全替代西医的降糖等治疗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在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合理结合中医治疗方法,并根据自身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定期监测血糖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