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有特定症状表现,儿童和成人表现各有特点,实验室检查中脑脊液和血常规有相应改变,影像学检查可辅助排除其他病变,其症状包括感染中毒症状(高热、寒战、全身不适)、神经系统表现(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儿童表现因年龄有差异,成人起病急骤且有相应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一、症状表现
(一)感染中毒症状
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40℃以上,这是由于肺炎双球菌感染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体温波动相对较明显,而成人相对稳定,但总体均以高热为突出表现。
寒战:常伴随高热出现,是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一种应激反应,病原体及其毒素等刺激机体,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收缩,从而产生寒战。
全身不适:患者会感觉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状况较差,这是因为感染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能量消耗增加,同时毒素吸收影响了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神经系统表现
头痛:较为剧烈,是由于脑膜受到炎症刺激,脑膜中的痛觉敏感结构受到牵拉或刺激所致。儿童可能表述不清,但会表现出哭闹不安、频繁摇头等异常行为来提示头痛不适。
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呕吐中枢受到刺激引起。婴幼儿前囟未闭,颅内压增高时前囟可能会有膨隆表现,这是与年长儿不同的体征表现之一。
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是常见的脑膜刺激征表现,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时被动屈颈,会感觉到抵抗力增强;克氏征阳性,即患者仰卧,一侧髋关节屈成直角后,膝关节也在近乎直角状态时,检查者将患者小腿抬高伸膝,正常人大腿与小腿可成角大于135°,而阳性时小于135°且有阻力及疼痛;布氏征阳性,患者仰卧屈颈时下肢不自主屈曲。这些体征是由于炎症累及脑膜,刺激脊神经根所致。
意识障碍: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嗜睡、昏睡甚至昏迷。这是因为炎症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细胞受损,脑功能受到抑制。儿童相对成人可能在意识障碍出现时病情进展更快,需要密切关注。
二、不同人群表现特点
(一)儿童
婴幼儿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起病往往较隐匿,发热可能不典型,可表现为体温不升或低热,而神经系统症状相对突出,如前囟饱满、张力增高,这是因为婴幼儿颅骨骨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增高时缓冲空间相对较大,前囟成为观察颅内压的重要窗口。同时,婴幼儿脑膜刺激征可能不典型,颈项强直等表现不如年长儿明显。
学龄儿童则更接近成人表现,高热、头痛、脑膜刺激征等较为典型,但也会因个体差异在症状轻重上有所不同。
(二)成人
成人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多起病急骤,以高热、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意识障碍相对儿童出现较晚,但病情严重时也可迅速进展至昏迷。同时,成人可能还会有一些全身感染的表现,如全身肌肉酸痛等,但相对儿童来说,全身症状可能在神经系统症状凸显后相对不那么突出。
三、实验室及影像学表现相关关联
(一)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是诊断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的重要依据。脑脊液外观混浊,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增高,葡萄糖含量降低,这是因为肺炎双球菌在脑脊液中繁殖,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脑脊液成分改变。通过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可找到革兰阳性双球菌,培养可明确肺炎双球菌的存在。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状态,白细胞被激活来对抗肺炎双球菌的感染。
(二)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发现脑膜强化等表现,有助于排除其他颅内病变,如颅内占位等。对于儿童患者,需注意辐射剂量,优先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但病情需要时仍要进行相应检查以明确颅内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