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的临床症状有突发剧烈腹痛可向腰背部放射、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发热;实验室检查指标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发病特定时间升高超三倍以上、CRP发病特定时间升高超一周提示胰腺坏死、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等升高;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受肠道气体干扰、增强CT是诊断重症胰腺炎重要手段、MRI无辐射但费用高;其他指标血钙低于特定值提示预后不良、部分患者血糖升高超特定值且排除相关因素。
一、临床症状
1.腹痛:多为突发的剧烈腹痛,常位于上腹部,可向腰背部放射,呈持续性,程度较为严重,部分患者腹痛持续不缓解。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腹痛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可能表述不清,需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胆道疾病等,可能腹痛表现不典型,但仍需高度重视。
2.恶心、呕吐: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呕吐胆汁等。不同年龄患者呕吐表现差异不大,但儿童需注意避免误吸;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呕吐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更长。
3.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一般为中度发热,如体温在38℃左右,但也有患者可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9℃。年龄较小的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表现可能不典型,需密切监测;有免疫功能低下等病史的患者,发热可能提示感染等并发症,需重点关注。
二、实验室检查指标
1.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持续3-5天;血清脂肪酶升高稍晚,但持续时间较长。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其正常参考值有差异,儿童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有肾脏疾病等病史的患者,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升高可能受影响,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一般来说,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血清脂肪酶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对重症胰腺炎有诊断意义。
2.C-反应蛋白(CRP):CRP在发病后48小时开始升高,且持续升高超过1周提示胰腺坏死。不同年龄患者CRP的正常范围不同,儿童CRP正常参考值低于成人;有感染等其他疾病的患者,CRP也可能升高,需排除干扰因素来判断是否与重症胰腺炎相关。
3.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常升高,可超过16×10/L,伴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年龄较小的儿童白细胞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需注意区分;有血液系统疾病等病史的患者,血常规表现可能异常,需综合分析。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可初步观察胰腺大小、形态等,但受肠道气体干扰较大。对于肥胖患者或胃肠道气体较多的患者,腹部B超可能难以清晰显示胰腺情况;儿童进行腹部B超时需注意适度约束,避免检查不配合影响结果。
2.增强CT:是诊断重症胰腺炎的重要手段,可明确胰腺坏死、渗出等情况。能清晰显示胰腺实质的坏死程度、胰周及胰外的渗出范围等。不同年龄患者在进行CT检查时,需根据体重等因素调整辐射剂量;有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患者,使用造影剂需谨慎,要评估肾功能情况后再决定是否进行增强CT检查。
3.MRI:对胰腺坏死的诊断价值与增强CT相似,且无辐射。但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于儿童等对辐射敏感的人群,MRI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的患者,需评估MRI检查的安全性。
四、其他指标
1.血钙:重症胰腺炎患者可出现血钙降低,血钙低于2mmol/L提示预后不良。不同年龄人群血钙正常范围不同,儿童血钙正常范围与成人有差异;有甲状旁腺疾病等病史的患者,血钙水平可能本身异常,需排除这些因素对判断重症胰腺炎的干扰。
2.血糖:部分患者可出现血糖升高,血糖超过11.1mmol/L且排除应激性高血糖等因素。年龄较小的儿童血糖调节功能不完善,血糖升高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需结合病情综合判断;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血糖升高可能加重病情,需密切监测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