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可发于任何年龄原发感染多见于儿童复发与免疫降低等诱因相关有相应临床表现可依表现初步诊断抗病毒等治疗并可通过避免诱因预防复发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多见于成人尤其是免疫力低下者有前驱症状及沿神经分布的群集水疱等表现依表现可诊断抗病毒止痛等治疗且老年人可接种疫苗预防。
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包括HSV-1和HSV-2型。HSV-1型多引起口周等部位的原发或复发感染;HSV-2型主要与生殖器疱疹相关,但也可发生口外感染。带状疱疹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初次感染VZV时表现为水痘,之后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等诱因下,病毒被激活,沿神经轴索移行至相应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域,引起带状疱疹。
发病特点方面
单纯疱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人群,原发感染多见于6个月-5岁的儿童,感染后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如发热、过度劳累、月经、妊娠等情况,潜伏的病毒被激活,导致复发。原发感染时症状相对较重,可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皮疹表现为群集性小水疱,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唇、鼻孔周围、眼部等,病程一般1-2周,易复发。
带状疱疹:多见于成人,尤其是免疫力低下者,如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一般先有前驱症状,如乏力、低热、局部皮肤感觉过敏或神经痛等,1-3天后出现沿神经走行分布的红斑、水疱,水疱群呈带状排列,好发于肋间神经、三叉神经等部位,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等免疫力差者可能遗留神经痛等后遗症。
临床表现方面
单纯疱疹:原发感染时,在感染部位先有灼热感,很快出现红斑,继而在红斑基础上发生群集性小水疱,疱液初期清亮,后期可浑浊,水疱破溃后可糜烂、结痂,愈合后一般不留瘢痕,但易复发。复发感染时症状较原发轻,皮疹局限于某一部位,复发部位多在原处。
带状疱疹: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皮疹特点为红斑基础上出现簇集性水疱,水疱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病程中水疱可干涸、结痂,脱落后遗留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可出现神经痛,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诊断方面
单纯疱疹: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皮肤黏膜交界处的群集性小水疱等即可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病毒学检查,如病毒培养、核酸检测等明确病原体。
带状疱疹:依据单侧沿神经分布的群集性水疱、伴有神经痛等典型表现,一般不难诊断,对于不典型的带状疱疹,可借助实验室检查,如病毒分离、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辅助诊断。
治疗方面
单纯疱疹: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可选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局部治疗以干燥、收敛、预防感染为主,如外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软膏等。
带状疱疹:主要治疗原则是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并发症。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应尽早应用,一般在发疹后24-72小时内应用效果较好;止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阿片类药物等;营养神经可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局部治疗同单纯疱疹,以干燥、收敛、预防感染为主。对于老年人等高危人群,要积极预防并发症,如眼部带状疱疹要注意预防角膜炎、虹膜炎等。
预防方面
单纯疱疹:避免诱发因素,如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等,对于复发频繁者可长期小剂量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复发。
带状疱疹:增强机体免疫力是关键,老年人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进行预防,对于免疫力低下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减少带状疱疹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