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气短憋气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史人群易患,肺功能有可逆性气流受限)、COPD(长期吸烟40岁以上人群,持续气流受限)、肺炎(各年龄段因感染致肺泡换气障碍)、气胸(瘦高青少年或COPD老人,肺组织破裂致肺萎陷)、肺栓塞(长期卧床等人群,下肢血栓脱落致肺循环阻塞);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中老年人有危险因素,心肌供血不足)、心力衰竭(心脏疾病致心功能不全,肺循环淤血);其他系统疾病如贫血(血红蛋白降低致组织缺氧)、神经精神因素如焦虑症(中青年长期压力大,无明显器质性病变)、重症肌无力(呼吸肌受累,症状波动),出现气短憋气需及时就医,照顾特殊人群时要细致观察并尽快完善检查、调整治疗。
一、呼吸系统疾病相关
(一)气道阻塞性疾病
1.支气管哮喘:多见于有过敏史人群,如儿童及青少年常见因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诱发。发作时气道平滑肌收缩,黏膜水肿,导致气道狭窄,出现气短憋气。可通过肺功能检查发现可逆性气流受限,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等。例如,有研究显示哮喘患者发作时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下降,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增大。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见于长期吸烟人群,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由于气道慢性炎症,气道结构重塑,气流受限进行性加重。患者会有慢性咳嗽、咳痰,同时伴有进行性加重的气短憋气,肺功能检查显示持续气流受限,FEV/FVC<0.7。
(二)肺部感染性疾病
1.肺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可能因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感染,成人也可因肺炎克雷伯菌等感染。肺部炎症导致肺泡换气功能障碍,出现气短憋气,常伴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浸润影。
(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气胸:分为自发性气胸和外伤性气胸等。自发性气胸多见于瘦高体型青少年或有COPD基础的老年人,肺组织破裂,气体进入胸腔,压迫肺组织,导致肺萎陷,引起气短憋气,患者常突然出现一侧胸痛,随后气短。胸部X线或CT可明确诊断。
2.肺栓塞:多见于长期卧床、手术史、创伤、肿瘤等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随血流到达肺动脉及其分支,阻塞血管,影响肺循环,出现气短憋气,常伴有胸痛、咯血等症状,D-二聚体升高,CT肺动脉造影等可确诊。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
(一)冠心病
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人群易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心肌供血不足,当心肌缺血缺氧严重时,可出现气短憋气,多在活动后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可缓解,心电图可出现ST-T改变,冠脉造影可明确血管狭窄情况。
(二)心力衰竭
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肺循环淤血,引起气短憋气,早期可能在活动时出现,逐渐发展为休息时也可出现,伴有乏力、水肿等症状,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BNP(脑钠肽)等指标升高。
三、其他系统疾病相关
(一)贫血
各种原因导致血红蛋白降低,携氧能力下降,引起组织缺氧,出现气短憋气,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患者常伴有面色苍白、头晕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血红蛋白降低。
(二)神经精神因素
1.焦虑症:多见于中青年人群,长期精神压力大等因素可诱发。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气短憋气,但呼吸频率多正常,常伴有心慌、胸闷、紧张、恐惧等情绪症状,各项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2.重症肌无力:可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肌无力,出现气短憋气,症状具有波动性,晨轻暮重,新斯的明试验可辅助诊断。
对于出现呼吸气短憋气的人群,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因。在照顾特殊人群时,如儿童出现呼吸气短憋气,需更加细致观察其伴随症状,及时送医;老年人出现该症状要考虑多种潜在疾病可能,尽快完善检查;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COPD患者出现气短加重,需警惕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